[发明专利]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0697.5 | 申请日: | 202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0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钦;周通;崔书海;鲍时萍;程龙宝;严志雄;宋瑞然;杜坤;郑云霞;孙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29C48/08;B29C55/14;C08G63/685;C08G63/78;C08L67/02;C08K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11375 | 代理人: | 何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含有改性聚酯;所述改性聚酯是采用二元酸与二元醇按1:(1.2~1.5)的摩尔比酯化缩聚而成;
二元酸包括如下物质:
对苯二甲酸,摩尔数M1,
α,β-双(2-氯苯氧基)乙烷-4,4′-二羧酸,摩尔数M21,
5-叔丁基-1,3-苯二羧酸,摩尔数M22,
5-硝基邻苯二甲酸,摩尔数M23,
摩尔数M2,M2=M21+M22+M23,
其中,1.5≤M1/M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0.6≤M21/M22≤5,0.2≤M22/M23≤3,0.4≤M21/M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23μm~2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的结构为单层结构A、双层结构A/B、三层结构A/B/A,所述A层或/和B层含有所述改性聚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采用双层结构A/B,A层的厚度(Ha)与B层的厚度(Hb)之间关系为2.5≤Hb/Ha≤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采用三层结构A/B/A,A层的厚度(Ha)与B层的厚度(Hb)之间关系为5≤Hb/Ha≤22。
7.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在聚酯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所需二元酸、二元醇、催化剂与稳定剂,进行打浆15分钟,并通入氮气保护,在230℃~260℃、265KPa条件下进行酯化2.5h~4h;
根据出水量判定酯化终点,待酯化完全后,开启抽真空,在260℃~278℃、20Pa~70Pa条件下,缩聚反应2h~4h,经造丝、冷却、切粒、干燥,制得所述改性聚酯;
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80ppm~300ppm,稳定剂的用量为20ppm~150pp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60dl/g~0.72dl/g。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若干改性聚酯切片、功能母料及纯净聚酯切片提前进行混合处理,送入相应的熔融挤出系统挤出,进入模头共挤;
然后,经铸片、纵拉、横拉、定型、冷却、牵引和收卷制得聚酯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备所述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过程的纵向拉伸比为2.5~3.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备所述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拉过程的横向拉伸比为3.5~5.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备所述聚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过程的热定型温度为225℃~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06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