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67876.3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1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恩庆;胡天生;梁静;郭新;汪松;井中纪;王宏伟;张丽娟;张秀琳;朱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河南信通智能物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T7/30;G06T7/50;G06T7/70;G06T7/80;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高天星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gb 数据 融合 测距 跟踪 方法 | ||
1.一种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待检测目标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将所述RGB图像输入到改进的YOLOv5网络模型中,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获取跟踪输出结果;
将所述跟踪输出结果与所述深度图像进行配准,获得所述待检测目标的距离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目标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包括:
通过RGB-D相机采集所述RGB图像,基于深度相机采集所述深度图像,在使用所述RGB-D相机和所述深度相机进行采集之前,对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标定,并通过相机的空间分布信息,分别得到RGB-D相机坐标和深度相机坐标获取到的图像与真实世界的坐标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YOLOv5网络模型中利用可分离卷积代替普通卷积,用于对特征数据进行遍历和卷积操作;并将原始YOLOv5网络模型中的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SIOU损失函数,用于提升模型检测的准确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RGB图像输入到改进的YOLOv5网络模型中进行目标检测,包括:
基于所述可分离卷积的方法对部分所述原始YOLOv5模型的组成模块进行改进后,利用改进后的各模块对所述RGB图像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和压缩;其中,所述特征信息的提取包括利用Focus结构将图像信息由空间维度转换为通道维度,使用不同的CSP结构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拼接,利用SSP层分离上下文特征,通过FPN对特征图进行融合以及利用金字塔结构采用拼接的方式融合特征,最终得到若干不同尺寸的特征图,经替换后的SIoU损失函数进行筛选,得到检测目标的分类信息以及所述检测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目标跟踪包括:
基于DeepSORT进行目标跟踪,同时考虑待测目标间距和相似度特征,并对新生成的跟踪轨迹采取验证机制排除错误的预测结果,得到所述待测目标的边界框信息,即所述跟踪输出结果;其中所述验证机制包括卡尔曼预测和监测匹配失败预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GB-D数据融合的测距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跟踪输出结果与所述深度图像进行配准包括:
基于RGB图像像素点和实际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对相机进行标定配准,获取深度图像像素点和所述实际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RGB图像像素点和实际坐标系的映射关系为:
Xr,Yr,Zr分别为空间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坐标,x,y分别为以相机采光孔作为真实三维世界中坐标系的原点Oc,构成的Oc-XcYcZc三维坐标系下对应的目标点坐标p(Xw,Yw,Zw)映射到深度图中点的位置坐标,M2和M1分别表示深度成像模块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河南信通智能物联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大学;河南信通智能物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78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