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58530.X | 申请日: | 2022-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6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钟睿;刘斌;蔡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10/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发动机 起动 控制 方法 系统 车辆 | ||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行进间动力总成控制器识别出发动机(101)起动需求时,判断第二电机(105)的转速是否大于第一转速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02,否则进入步骤S10;
S02:第一离合器(104)开始进入充油过程,目标扭矩为0Nm;第二离合器(106)保持锁止;第一电机(102)进入扭矩控制模式,开始拖拽发动机(101)转动,目标扭矩为能拖拽发动机(101)起动成功的预设值;第二电机(105)为扭矩控制模式,目标扭矩为驾驶员动力总成端需求扭矩;
S03:判断发动机转速是否大于第二转速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04,否则返回步骤S02;
S04:发动机(101)开始喷油点火,当发动机(101)喷油点火成功后进入怠速转速控制模式,目标转速为发动机(101)整车怠速转速加补偿值;第一离合器(104)继续充油直至进入半结合状态,目标扭矩为0Nm;第二离合器(106)继续保持锁止;第一电机(102)仍为扭矩控制模式,目标扭矩为0Nm,开始逐渐退出拖拽发动机(101)过程;第二电机(105)继续驱动车辆行驶,目标扭矩为驾驶员动力总成端需求扭矩;
S05:判断发动机控制器是否反馈发动机起动成功标志位,若是,则认为发动机(101)起动成功,进入步骤S06,否则返回步骤S04;
S06:发动机(101)进入快速转速同步控制模式,目标转速为第二电机实际转速;第一离合器(104)继续充油直至进入半结合状态,目标扭矩为0Nm;第一电机(102)进入空转模式,跟随发动机(101)转动;第二离合器(106)继续保持锁止;第二电机(105)继续驱动车辆行驶,目标扭矩为驾驶员动力总成端需求扭矩;
S07: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第二电机转速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三转速阈值且第一离合器(104)是否处于半结合状态,若是,则认为发动机(101)与第二电机(105)转速同步完成,进入步骤S08,否则返回步骤S06;
S08:第一离合器(104)开始由半结合状态逐渐向锁止状态过渡,目标扭矩为锁止扭矩预设值;第二离合器(106)继续保持锁止;第一电机(102)仍为空转模式,跟随发动机(101)转动;发动机(101)进入扭矩控制模式,目标扭矩为驾驶员动力总成端需求扭矩,发动机(101)开始参与车辆驱动;第二电机(105)的目标扭矩为驾驶员动力总成端需求扭矩减去发动机实际扭矩的有效值;
S09:判断第一离合器(104)实际扭矩是否大于离合器锁止扭矩阈值,若是,则行进间发动机起动完成,否则返回步骤S08;
S10:进行低速行进间滑磨起动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发动机实际扭矩的有效值是指第一离合器(104)实际扭矩减去补偿值后与发动机实际扭矩取较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1中的第一转速阈值为950rp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3中的第二转速阈值为700rp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聚S02、步骤S04中的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105)的目标扭矩变化需进行变化率限制和滤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6中的第二电机(105)的目标扭矩变化需要进行变化率限制和滤波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7中第三转速阈值为1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8中的第二电机(105)、发动机(101)、第一离合器(104)的目标扭矩变化需要进行变化率限制和滤波处理,且发动机目标扭矩变化率需小于第一离合器(104)的目标扭矩变化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85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耐蚀普碳钢通信铁塔的加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内圈跳动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