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摆臂小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4807.7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2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方锦明;尚高海;高晟;马颖鹏;马立新;郑琳;李志娟;杨毅;刘红文;唐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10 | 分类号: | B65G67/10;B65G69/00;B65G57/08;B65G5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和占宏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小车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摆臂小车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智能物流装车技术领域,解决相关技术中装车机的执行机构自由度受限、车架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方案包括:小车本体、第一伸缩输送部、装车机,第一输送部沿货物输送方向设置在小车本体的顶部,装车机连接在第一输送部的末端,且在第一输送部与装车机之间引入了旋转自由度,且在装车机的各机构上同样引入了旋转自由度,使得自动摆臂小车在工作时,各机构能进行相互协同运动,以此适配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类型货车车厢来对货物进行码垛工作,因此具有输送稳定、操作灵活,以及提高车厢堆垛空间的利用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物流装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摆臂小车及其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自动化的发展,智能立体仓储和自动化分拣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货车运输前的装车过程却仍然高度依赖人工,国内目前暂无成熟的自动装车系统,其中装车机依赖人工的主要缺点有: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效率低,很难长期保持高效率作业。
有鉴于此,许多相关企业研发设计出了可以在车厢内行走的装车设备,用于将位于生产线末端或仓库内码垛好的货物进行自动装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货车车辆标准化、货物多样性以及场景复杂化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市场上大多数装车机由于受到自由度的限制,而不能灵活的适应不同类型货车车厢;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货物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装车机的机架结构复杂化,由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着因体积过大,而过多的占用货车车厢空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对于如何设计自动摆臂小车以及自动摆臂小车的使用方法是现阶段智能物流装车市场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当前所面临的冷链物流行业市场。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设计一种自动摆臂小车及其使用方法,以适用于不同类型货车车厢的同时,又具有输送稳定、操作简单以及结构紧凑不占空间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自动摆臂小车,包括小车本体、装车机以及第一伸缩输送部,所述第一伸缩输送部沿货物输送方向设置在小车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伸缩输送部包括回转支承装置、过渡输送机、活动输送机以及端头输送机,所述端头输送机的一端通过回转支承装置与小车本体连接,所述活动输送机的一端与端头输送机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用于在货车车厢长度维度内延伸或缩回,所述过渡输送机一端通过回转支承装置与活动输送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装车机包括与过渡输送机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伸缩输送部、活动连接在第二伸缩输送部上的连接部、连接在连接部上的调向输送装置,以及转动安装在调向输送装置上的转向助推输送装置,所述第二伸缩输送部的下方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盘机构和机械摆臂,所述机械摆臂与第二伸缩输送部连接,用于控制第二伸缩输送部倾覆摆动,所述转盘机构与机械摆臂连接,用于控制第二伸缩输送部偏航摆动,所述第二伸缩输送部通过连接部与调向输送装置连接,用于控制调向输送装置在货车车厢高度和/或宽度维度内摆动。
为了在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更加完整、清晰地呈现核心技术方案,对核心技术方案追加附加特征和展开进一步的细化,由此还存着以下不同的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U板、关节齿轮组件,所述关节齿轮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伸缩输送部上,用于控制所述调向输送装置实现向上或向下摆动,所述U板的开口端活动连接在关节齿轮组件上,且封闭端与调向输送装置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调向输送装置实现向左或向右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4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