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R技术的HUD显示方法、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00715.5 | 申请日: | 202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宇骁;李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弘遥电子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B60K35/00;G06T15/10;G06T19/00;G06T5/50;G06T7/70;G06V20/58;G06V10/7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r 技术 hud 显示 方法 系统 以及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基于AR技术的HUD显示方法、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AR‑HUD显示技术领域,其包括获取车外环境的三维信息数据,基于所述三维信息数据构建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标注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中各个构件的属性信息;获取车内驾驶员视线信息和预设的目标物属性信息;根据匹配算法获取在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中与预设的目标物属性信息相同的目标物构件信息;利用坐标融合算法计算出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最佳投射位置;基于HUD设备在所述最佳投射位置处投射出所述目标物构件信息。本申请具有丰富HUD显示内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AR-HUD显示技术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AR技术的HUD显示方法、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HUD产品在汽车上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它可以在驾驶员视线范围内,将必要的驾驶信息显示于实际交通状况当中。通过HUD技术,驾驶员可以扩展并增强自己对于驾驶环境的感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科技感。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疲劳。
相关技术中,驾驶员在使用HUD产品中,HUD往往只能在前挡风玻璃上展示车速、导航等,显示内容较为固定,存在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HUD显示内容较为固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基于AR技术的HUD显示方法、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基于AR技术的HUD显示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AR技术的HUD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外环境的三维信息数据,基于所述三维信息数据构建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
标注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中各个构件的属性信息;
获取车内驾驶员视线信息和预设的目标物属性信息;
根据匹配算法获取在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中与预设的目标物属性信息相同的目标物构件信息;
利用坐标融合算法计算出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最佳投射位置;
基于HUD设备在所述最佳投射位置处投射出所述目标物构件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预设的目标物属性信息,从而调整HUD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显示内容,提高了HUD显示内容的多样性。
优选的,所述的获取车外环境的三维信息数据,基于所述三维信息数据构建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毫米波雷达获取车外目标物的三维数据,其中,所述车外环境三维数据包括测距数据、测速数据以及方位测量数据;
基于车外摄像头采集车外环境图像数据;
融合车外环境目标物的三维数据和车外环境图像数据,并构建车外图像三维坐标系A;
在所述车外图像三维坐标系A中构建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毫米波雷达检测车外目标物的三维信息数据,由于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空间分辨率高、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便于提高对车外目标物三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同时借助车外摄像头采集车外环境图像数据,将车外目标物三维数据与车外环境图像数据进行融合,便于将车外目标物与实际环境进行结合,提高了对车外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车外摄像头包括前视ADAS摄像头、环视普通摄像头、侧视ADAS摄像头以及后视普通摄像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外安装前视ADAS摄像头、环视普通摄像头、侧视ADAS摄像头以及后视普通摄像头,有助于全方位对车外环境图像数据进行采集,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的标注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中各个构件的属性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组成车外环境三维空间模型中各个构件的属性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弘遥电子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弘遥电子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0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