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1280.2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9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勇;张武汉;许娜;张莉;舒服;何强;彭志荣;谢芸;邓华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C12Q1/6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璐 |
地址: | 41012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水稻 香味 基因 osbadh2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位于所述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第1380位的插入位点,序列为G。本发明研究发现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第14外显子存在1bp(碱基G)的插入变异,导致香味的产生。本发明根据此位点设计了相应的KASP引物组合,包括2条正向引物和1条反向引物。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快速鉴定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香型纯合、非香型纯合和杂合3种基因型,且具有操作简便、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极大提高OsBADH2基因的选择效率、加速选育进程,对优质香稻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水稻的产量也在不断上升。香稻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氨基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Peng et al.,2018),深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香稻品种产量低,导致香米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2-3倍(Shao et al.,2013)。因此,香味作为水稻的重要品质性状,越来越受到育种专家的重视。明确水稻香味遗传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培育香稻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基因编辑和分子生物学的飞快发展,促进了水稻香味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机理的解析。水稻OsBADH2(LOC_Os08g32870)是一个重要的香味调控基因,其编码蛋白为甜菜碱醛脱氢酶。目前,OsBADH2不同的等位变异相继被报道,目前大多是根据第2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的变异开发了相关的功能标记,没有关于根据第14外显子1bp的插入变异开发功能标记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为位于所述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第1380位的插入位点,序列为G。
进一步地,所述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来源于水稻品种川7。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标记为插入的水稻为香稻类型,所述分子标记为非插入的水稻为非香稻类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KASP引物组合,包括:
正向引物1:5’-GAAGGTCGGAGTCAACGGATTCTGCGCTTGTTCCCGCCCCC-3’;
正向引物2:5’-GAAGGTGACCAAGTTCATGCTGCTGCGCTTGTTCCCGCCCCA-3’;
通用反向引物:5’-TGGGTGAACTGCTCGCAACCCTGCT-3’。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引物1和所述正向引物2的5’端带有不同的荧光信号标签。例如正向引物1的5’端带有HEX荧光信号标签,序列为:5’-GAAGGTCGGAGTCAACGGATT-3’;正向引物2的5’端带有FAM荧光信号标签,序列为:5’-GAAGGTGACCAAGTTCATGCT-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的分子标记,或所述KASP引物组合在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中的应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的分子标记,或所述KASP引物组合在如下任意一种中的应用:
i)水稻的香气类型鉴定;
ii)培育香稻类型的水稻品种;
iii)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水稻香味基因OsBADH2的方法,包括:
提取待测水稻植株的基因组D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未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1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