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处理组合药剂及其纳滤浓水复合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4348.6 | 申请日: | 202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阳沈;周全;汤凯涛;王琰;巫京京;李奇;董绍茂;韩珀;沈磊;祝丹丹;薛鹏;付踊跃;翟鹏超;李政帅;赵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楷润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9/04;C02F101/2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侯巍巍 |
地址: | 450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组合 药剂 及其 纳滤浓水 复合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纳滤浓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组合药剂及其纳滤浓水复合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沉降剂和絮凝剂,所述沉降剂和絮凝剂的质量比为(3‑8):(2‑5);所述沉降剂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沉降剂的添加量为300‑1400mg/L。本申请具有提高对纳滤浓水净化前后的电导率去除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滤浓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组合药剂及其纳滤浓水复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苛刻,对废水的处理排放得到更多企业的重视;现有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纳滤浓水,纳滤浓水中含有大量的高价离子,主要为硫酸钠、还含有少量的COD、氟离子和硅离子等,若直接将纳滤浓水排放至水体中,将对水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目前的纳滤浓水的净化工艺中,主要是对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进行去除,而水中溶解物越多,水的TDS值就越大,水的导电性也越好,其电导率值也越大;因此通过对净化前后的纳滤浓水的电导率进行测量,对比电导率的去除率,是衡量纳滤浓水净化效果的一项重要方法。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中对纳滤浓水净化前后的电导率去除率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纳滤浓水净化前后的电导率去除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处理组合药剂及其纳滤浓水复合处理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组合药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组合药剂,主要包括沉降剂和絮凝剂,所述沉降剂和絮凝剂的质量比为(3-8):(2-5);所述沉降剂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沉降剂的添加量为300-1400mg/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可以中和纳滤浓水中的游离酸和酸性盐;氢氧化钙处理纳滤浓水时,水溶液中的氢氧根可以捕捉纳滤浓水中重金属离子并生成沉淀物,然后通过加入絮凝剂,将沉淀物进行包裹沉降,便能轻易将沉淀去除;该过程中氢氧化钙还能对纳滤浓水中胶体微粒起助凝作用,并作为颗粒核增重剂,加速沉淀物的沉降;氢氧化钠的碱性相对氢氧化钙更强,可以在纳滤浓水处理中起到更显著的酸碱中和、调节PH的作用,还可以沉淀重金属离子;同时氢氧化钠对氟离子具有吸附作用,配合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可以有效去除纳滤浓水中的氟离子;通过由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沉降剂和絮凝剂的配合,对纳滤浓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进行去除,提高纳滤浓水净化前后的电导率去除率。
可选的,所述沉降剂由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按照摩尔比为(1-5):(5-10)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氧化钙具有碱的通性,它的碱性相比较氢氧化钠较弱,因此氢氧化钠相比较氢氧化钙,在纳滤浓水中的反应速率较快,而且其氢氧根可以很好的捕捉Ni2+、Al3+、Cu2+、Fe3+、Zn2+、Cr3+等金属离子,达到沉淀去除的目的;氢氧化钠还可以去除纳滤浓水中较难除去的氟离子、磷酸根离子、二价镉、三价砷和五价砷离子等离子;但是氢氧化钠与絮凝剂结合生成的絮稠物很小很散,不易与水分离;氢氧化钙在与絮凝剂进行配合时,可以对絮稠物起到助凝作用,使得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后期方便与水分离;因此通过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配合,提高对纳滤浓水中的可溶性固体的去除效果,提高净化前后纳滤浓水的电导率去除率。
可选的,所述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所用无机絮凝剂由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铁按照质量比(1-3):(3-6)组成;所述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楷润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楷润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4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