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登革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6515.6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凌云;代函鹰;周兆平;王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付海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pcr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登革病毒的PCR检测方法,首先从待检测样本中提取登革病毒基因组RNA并纯化,然后基于登革病毒的四种病毒毒株的5’‑UTR共有一致性序列,设计用于逆转录的特异性环状引物,并构建特异性逆转录环状引物,其中,所述登革病毒的四种病毒毒株包括登革病毒1型毒株、登革病毒2型毒株、登革病毒3型毒株和登革病毒4型毒株;接着利用所述特异性逆转录环状引物对所述登革病毒基因组样本进行逆转录,获得登革病毒的cDNA,最后对所述登革病毒的cDNA进行定量检测。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以在感染登革病毒各种标本(人血液标本、蚊虫细胞或组织标本)中进行极早期检测,提供人群感染登革病毒危险性评估和极早期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登革病毒的PCR检测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伊蚊(Aedes)传播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引起的人类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可引起登革热(DF)、重症登革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尤其是以高热、严重出血、休克等为临床症状的重症登革热,病死率较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快速增长、人员流动性激增等因素,登革病毒感染的威胁正日趋严重,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据预测,全球50-60%的人口可能会面临威胁,登革病毒感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全球预警和应对 (Global Alert and Response,GAR)的疾病之一。
登革病毒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共有四种不同血清型毒株。目前认为:病毒的传播途径是由雌蚊叮咬带有病毒血症的登革热患者或灵长类动物宿主,病毒在蚊虫体内增殖8~10天后,再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伊蚊宿主感染后无症状,但可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由此可见:伊蚊在登革病毒的传播链条中处于中心的位置。所以,针对伊蚊感染登革病毒进行检测将在极早期获得疾病传播的信息,将成为控制登革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极早期监控手段。
长期以来,在蚊虫感染登革病毒的极早期,病毒的滴度非常低,需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登革病毒传播的极早期方法非常欠缺,对登革病毒的检测常常是疫情发生之后,即出现人群感染病例后检测,使得对登革病毒的检测常常处于被动和滞后的状态,常用的检测方法为:ELISA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的登革病毒抗体和登革病毒抗原;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的基因序列。而由于灵敏度、特异性问题,对于蚊虫感染登革病毒的检测方法相对欠缺,仅仅在人感染的流行区域对蚊虫进行登革病毒基因PCR检测,检测主要针对登革病毒的结构基因——E(envelop)基因,灵敏度不高,无法用于登革病毒疫情极早期的预警检测,也不能将四种病毒毒株一次性检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登革病毒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登革疫情发生极早期进行检测,从而进行预警监控,避免大范围流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登革病毒的PCR检测方法,所述登革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待检测样本中提取登革病毒基因组RNA并纯化,获得登革病毒基因组样本;
2)基于登革病毒的四种病毒毒株的5’-UTR共有一致性序列,设计用于逆转录的特异性环状引物,并根据所述特异性环状引物构建特异性逆转录环状引物,其中,所述登革病毒的四种病毒毒株包括登革病毒1型毒株、登革病毒2型毒株、登革病毒3型毒株和登革病毒4型毒株;
3)利用所述特异性逆转录环状引物对所述登革病毒基因组样本进行逆转录,获得登革病毒的cDNA;
4)对所述登革病毒的cDNA进行定量检测,以得出登革病毒的浓度值,并根据所述浓度值判断待检测样品是否感染登革病毒。
可选地,所述待检测样本包括血液、细胞和组织标本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6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