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接触网异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7672.9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时达;张尉;张焜森;汤少杰;任俊晓;吴正大;李文中;林起灯;林旺槐;裴亮;吴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儒慧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V10/764;G06V10/56;G06F16/583;G06F16/55 |
代理公司: | 郑州久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4 | 代理人: | 靳锦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接触 异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铁供电设备检测方法领域,特别是一种识别接触网异物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铁沿线供电设备上接触网异物识别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识别接触网异物的方法如下步骤:图像采集;在采集的图像上选定接触网的初始采集区;在初始采集区内逐行分析像素点,判定疑似异物区;在疑似异物区统计边缘坐标,形成边缘图;根据边缘图形成异物种类判断,给出系统提示。优点在于:识别接触网异物的方法通过途径沿线的高铁进行采样,采样方便;可以在异物挂装初期进行有效判定;带有多种异物种类的判定,可以有效确定每一个接触网异物并提醒检修人员进行维修,具备初步的实物判别体系,有效防止误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供电设备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识别接触网异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供电系统就是由电源系统和输配电系统组成的产生电能并供应和输送给用电设备的系统。在长距离供电系统中,往往面临线路设备损坏而检修困难的问题,比如常见的鸟窝搭建、线路风化挂断,线路磨损等。
在其中,接触网异物在接触网上的挂接,对接触网的伤害极大。由于风筝等异物搭挂高铁接触网引发的事故,很容易造成火车晚点。
接触网的特点是露天架设而且没有备用。农民(覆盖的)地膜、工地上的防尘网、塑料大棚、塑料包装袋、风筝线等,当风大时,这些东西随大风漂浮而起,这一类的东西就被称为漂浮物。现阶段,一般登车添乘(检查)来发现异物或者这一类的漂浮物,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科技手段,比如通过卫星图像比对来发现异物。而现阶段的技术中,对接触网上异物的识别相对困难,同时卫星识别的成本又过高。有相关技术人员提出过根据无人机识别,但是无人机续航时间短,后期的照片识别难度高,手续复杂。同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图片上的非接触网附近的异物都花费为接触网异物,会给飞机,飞鸟和漂浮物带来误判,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该工作一直存在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铁沿线供电设备上接触网异物识别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
设计一种识别接触网异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图像采集:在高铁车厢的车头外部安装摄录设备,当高铁运行至150KM/h以上时,每隔0.2到0.5秒,实施拍照图像采集,形成采集图像,所述采集图像通讯输入或定时硬盘输入图像处理系统开始识别筛分;
(2)在采集的图像上找到接触网;从采集图像的右下角开始向左上角方向,以单个像素为单位横向排查途径像素点,当发现单行范围内出现连续两个以上像素数值相似又不同于周边的点的像素数值的、得以独立成线的坐标暗点时,判定该坐标暗点组为疑似接触网线初始点组,得出各接触网线初始点组后,结合相邻上下至少3行,判定当各行间初始点组间起终点纵向坐标差别小于5坐标单位,距离差别小于2坐标单位时,判定为疑似接触网类,再沿各相邻接触网类相连接后,当接触网类呈现连续的状态时,确定所述接触网类相连接的图形为接触网区,之后在图像上以各接触网区两侧500以下个坐标单位为扩展区域,以扩展区域整体划定为初始采集区;
(2)在采集的图像上找到立杆:在所述采集图像内,步骤(1)所示的接触网区的下方设立二次扫描区,在所述二次扫描区内,右下角开始向左上角方向,以单个像素为单位横向排查途径像素点,当发现单行范围内出现连续两个以上像素数值相似又不同于周边点像素数值的坐标暗点时,判定该坐标暗点组为疑似立杆初始点组,得出各立杆初始点组后,结合相邻上下至少3行,判定当各行间初始点组间起终点纵向坐标差别小于5坐标单位,距离差别小于2坐标单位时,判定为疑似立杆,疑似立杆内的区域划定为立杆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儒慧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儒慧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7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