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及其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14983.X | 申请日: | 202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1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辉;张晓龙;江月;王书鹏;刘瑞佳;李星燃;姜鹏飞;于征磊;任露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7/12;B22F10/28;B22F10/366;B22F10/38;B22F10/64;B22F10/66;B22F10/68;B33Y10/00;B33Y40/20;B33Y70/0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刘伟超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减震 阻尼 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1)、顶部护套(2)、第一绝缘垫片(3)、限位上部(4)、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稳定台(6)、弹簧(7)、限位下部(8)、第二绝缘垫片(9)、构件底座(10)和芯套(11),限位上部(4)上端设有顶部护套(2)与连接装置(1),限位上部(4)内径与限位下部(8)外径滑动限位连接,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以及稳定台(6)同心设置在限位上部(4)与限位下部(8)外侧;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下端与稳定台(6)通过中间层固连,弹簧(7)外层包覆绝缘装置,弹簧(7)缠绕在稳定台(6)外侧,弹簧(7)上端与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下端相连,弹簧(7)下端与构件底座(10)相连,构件底座(10)内设置有温控装置,顶部护套(2)与限位上部(4)相连接且位于限位上部(4)上端,顶部护套(2)与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之间垫有第一绝缘垫片(3),芯套(11)环绕在顶部护套(2)、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及弹簧(7)外侧;第二绝缘垫片(9)设置在稳定台(6)与构件底座(10)之间;
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与稳定台(6)为不同材料的高阻尼形状记忆合金;
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由零泊松比仿生蜂窝单元阵列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为空心柱状结构,单房结构为正泊松比仿生蜂窝单元通过连接杆与负泊松比仿生蜂窝单元连接后周向阵列闭合形成,单房结构轴向阵列形成零泊松比仿生蜂窝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零泊松比仿生蜂窝单元中正泊松比蜂窝单元数量:负泊松比蜂窝单元数量=1:1,壁厚范围0.4mm-2mm,正泊松比蜂窝单元与负泊松比蜂窝单元内角均为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整体高度H3小于限位上部(4)高度H1和限位下部(8)高度H2之和,可压缩应变大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为Al或者Cu。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金属吸能减震高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上部(4)高度H1小于形状记忆合金减震芯(5)最大可变形恢复高度,所述限位下部(8)高度H2大于限位上部(4)最大行程高度,且始终嵌套在限位上部(4),弹簧(7)高度与稳定台(6)高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49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