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驱特种装备的低温冷却系统、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2110.3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7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二朋;刘琳琳;吴太助;肖梦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凯迪 |
地址: | 45148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种 装备 低温 冷却系统 车辆 | ||
1.一种多驱特种装备的低温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对冷却介质散热降温的冷却模块、若干个与电机一一对应的用于为对应电机散热降温的电机热交换装置、若干个与控制器一一对应的用于为对应控制器散热降温的控制器热交换装置,和驱动冷却介质在各个热交换装置、冷却模块之间循环流动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在冷却介质循环的下游连接有进液主管路,在冷却介质循环的上游连接有回液主管路;
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散热支路,各个散热支路并联在所述进液主管路和回液主管路之间;将装备底盘按照位置关系划分成若干个散热区域,每个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有用于为该散热区域内零部件散热用的散热支路;
每个散热支路中至少设置有一个位于对应散热区域内的电机热交换装置;
或者,每个散热支路中至少设置有一个位于对应散热区域内的控制器热交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特种装备的低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在液路上并联设置的散热器;各个散热器设置在冷却风扇启动后形成的气流通道上;散热器并联前的冷却介质入口与回液主管路相连,散热器并联后的冷却介质出口与进液主管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特种装备的低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支路上均设置有所述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各个散热支路的主路上;散热支路的主路上还串联有由两个以上的副支路并联形成的次路,每个所述副支路上均串联有至少一个电机热交换装置或至少一个控制器热交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驱特种装备的低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从冷却模块进入进液主管路,经过各个散热支路进入回液主管路,再从回液主管路回到冷却模块完成冷却循环;冷却管路在冷却循环的不同位置处的管道横截面积不同;所述散热支路与进液主管路的管道交点称为分流交点,在进液主管路上,沿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每经过一个分流交点,进液主管路的管道横截面积缩小;任意散热支路的管道横截面积小于其对应的分流交点上游的进液主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驱特种装备的低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支路与回液主管路的管道交点称为汇流交点,在回流管路上,沿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每经过一个汇流交点,回液主管路的管道横截面积变大;任意散热支路的管道横截面积小于其对应的汇流交点下游的回液主管路。
6.一种车辆,包括:若干个驱动电机和若干个驱动电机控制器、用于对冷却介质散热降温的冷却模块、与驱动电机一一对应的用于为对应驱动电机散热降温的电机热交换装置、与驱动电机控制器一一对应的用于为对应驱动电机控制器散热降温的控制器热交换装置,和驱动冷却介质在各个热交换装置、冷却模块之间循环流动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在冷却介质循环的下游连接有进液主管路,在冷却介质循环的上游连接有回液主管路;
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散热支路,各个散热支路并联在所述进液主管路和回液主管路之间;将装备底盘按照位置关系划分成若干个散热区域,每个散热区域对应设置有用于为该散热区域内零部件散热用的散热支路;
每个散热支路中至少设置有一个位于对应散热区域内的电机热交换装置;
或者,每个散热支路中至少设置有一个位于对应散热区域内的控制器热交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在液路上并联设置的散热器;各个散热器设置在冷却风扇启动后形成的气流通道上;散热器并联前的冷却介质入口与回液主管路相连,散热器并联后的冷却介质出口与进液主管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支路上均设置有所述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各个散热支路的主路上;散热支路的主路上还串联有由两个以上的副支路并联形成的次路,每个所述副支路上均串联有至少一个电机热交换装置或至少一个控制器热交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21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