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距离平方域的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5023.4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共健;李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66 | 分类号: | G01S1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周娇娇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距离 平方 目标 跟踪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距离平方域的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距离平方域对目标的近匀速运动进行建模,得到目标在距离平方域的伪状态向量和伪状态方程;根据雷达对目标的实际量测类目和伪状态方程,计算初始伪状态估计和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利用线性滤波法,根据伪状态向量、伪状态方程、初始伪状态估计和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计算目标在距离平方域的伪状态估计;利用尺度无迹变换将伪状态估计从距离平方域转换到距离‑多普勒平面,得到状态估计结果。本发明通过在距离平方域内构造伪状态方程,以及采用线性滤波法进行状态估计,避免引入非线性近似误差,可以提高雷达的估计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距离平方域的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实际目标跟踪应用中,受到雷达的传感器自身特性限制,存在只能获得距离-多普勒量测或只有距离量测的情况。此时单个固定传感器获得的距离或多普勒量测无法保证笛卡尔坐标系中状态的可观测性,需要多个雷达组网探测实现测距交叉定位,但在数据关联阶段,多个雷达中的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不同目标的距离量测容易错误交叉组合产生鬼影目标,在目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会导致复杂的多维分配问题,严重增加数据关联算法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多阶段跟踪方法,即利用单传感器阶段得到的状态估计结果有效去除杂波来减轻多传感器阶段数据关联的负担。
相关技术中,现有多阶段目标跟踪算法中,在单传感器阶段大多采用近似运动模型来描述目标距离和多普勒的演化,然而使用的运动模型都是高度非线性的,需要利用非线性滤波方法处理,这就势必会引入非线性近似误差和较高的计算负担,最终影响现有目标跟踪方法的估计精度。
因此,亟需一种目标跟踪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原有目标跟踪算法的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平方域的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平方域的目标跟踪方法,包括:
在距离平方域对目标的近匀速运动进行建模,得到目标在距离平方域的伪状态向量和伪状态方程;
根据雷达对目标的实际量测类目和所述伪状态方程,计算初始伪状态估计和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
利用线性滤波法,根据所述伪状态向量、所述伪状态方程、所述初始伪状态估计和所述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计算目标在距离平方域的伪状态估计;
利用尺度无迹变换将所述伪状态估计从距离平方域转换到距离-多普勒平面,得到状态估计结果。
优选的,所述伪状态向量包括距离平方、距离平方的一阶导数和距离平方的二阶导数。
优选的,当雷达对目标的实际量测类目为距离和多普勒时,初始伪状态估计和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计算方式为:
根据所述伪状态方程,推导出第二个初始时刻的伪状态与两个初始时刻雷达量测的距离-多普勒的关系式;所述第二个初始时刻为该两个初始时刻中时刻靠后的初始时刻;
根据两个初始时刻雷达实际的距离-多普勒量测和所述关系式,计算初始伪状态估计和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
优选的,所述利用线性滤波法,根据所述伪状态向量、所述伪状态方程、所述初始伪状态估计和所述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计算目标在距离平方域的伪状态估计,包括:
S1、将所述初始伪状态估计和所述初始伪状态估计协方差作为当前时刻的上一时刻的伪状态估计和伪状态估计协方差;
S2、根据上一时刻的伪状态估计、伪状态估计协方差和所述伪状态方程,计算伪状态一步预测和伪状态一步预测协方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5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任务日志归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环保型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