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3970.4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B60N2/02;B60N2/22;B60R1/02;B60R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史雅琪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 姿态 调节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认证,获得所述驾驶员的身份账号,根据所述身份账号获得所述驾驶员的驾驶位姿态信息;对后排座椅进行目标识别,当所述后排座椅无目标时,则按照所述驾驶位姿态信息对所述驾驶位进行姿态调整,当所述后排座椅有目标时,则按照预设调整策略对所述驾驶位进行调整。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难以实现多人驾驶时驾驶位迎宾的问题,并改善驾驶位调节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日常出行的汽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安全性以外,汽车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也成了选购汽车的重要指标。目前,汽车驾驶位的座椅调节功能包括迎宾和礼让功能。在驾驶员上车过程中,开启迎宾功能调节座椅姿态,可增大驾驶位的空间,以便驾驶员进入驾驶位,待驾驶员就位时,再调节至原位置。在驾驶员下车过程中,开启礼让功能调节座椅姿态,可增大驾驶位的空间,以便驾驶员离开驾驶位,待驾驶员下车时,再调节至原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驶汽车的便捷度和用户体验感,但是,由于现有迎宾礼让功能逻辑单一,导致不适用一车多人驾驶的情况,且无法同时兼顾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改善现有技术中汽车驾驶位座椅调节功能单一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认证,获得所述驾驶员的身份账号,根据所述身份账号获得所述驾驶员的驾驶位姿态信息;
对后排座椅进行目标识别,当所述后排座椅无目标时,则按照所述驾驶位姿态信息对所述驾驶位进行姿态调整,当所述后排座椅有目标时,则按照预设调整策略对所述驾驶位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后排座椅无目标时,则按照所述驾驶位姿态信息对所述驾驶位进行姿态调整,还包括:在打开所述驾驶位的车门后,判断所述驾驶位是否有驾驶员,若无,则按照所述驾驶位姿态信息对第一驾驶位进行姿态调整;若有,则按照所述驾驶位姿态信息对第二驾驶位进行姿态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认证,获得所述驾驶员的身份账号,包括:对所述驾驶员进行人脸识别,获得识别图像;将所述识别图像与存储的图像集合中的各个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获得置信度,若所述置信度达到预设的置信度阈值,获得所述驾驶员关联的所述身份账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压力值,并将所述后排座椅的压力值与压力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力阈值时,则维持当前的所述驾驶位姿态;若所述压力值小于所述压力阈值时,则按照所述驾驶位姿态信息对所述驾驶位进行姿态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阈值的数学表达式为:
M=(V-K2*L+K3*tanθ*H2)/K1
其中,M代表所述压力阈值,V代表后排座椅体积,L代表标准座椅距离,θ代表标准椅背角度,H代表标准座椅高度,K1代表第一常数,K2代表第二常数、K3代表第三常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调整策略,还包括:若所述压力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压力阈值,调节所述驾驶位姿态至所述标准座椅距离、所述标准椅背角度、所述标准座椅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调整策略,还包括:若所述驾驶位有所述驾驶员时,则保持当前的所述驾驶位姿态。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认证,获得所述驾驶员的身份账号,根据所述身份账号获得所述驾驶员的驾驶位姿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3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