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虾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9W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5955.0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隋娟;栾生;孔杰;代平;孟宪红;罗坤;曹家旺;谭建;陈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王晓晓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虾 繁殖 性状 相关 分子 标记 w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对虾繁殖力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9W1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9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第301位碱基A在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80.00%。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分子标记9W1的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扩增引物以及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延伸引物。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分子标记9W1可以不受生长阶段的限制,能够用于凡纳滨对虾早期选育,快速选育出繁殖性状优良的亲本群体,促进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对虾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9W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太平洋白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eea)、十足目(Deeapod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是我国和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种类,也是单一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2020年我国养殖产量超过180万吨,产值超过700亿元,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我国每年种虾需求量超过100万对,苗种需求量超过1.5万亿尾。凡纳滨对虾具有产卵量高,可多次产卵的特性。然而在苗种生产中,雌虾的繁殖能力存在巨大个体差异。在一个生产周期中,部分雌虾从未产卵,而有的雌虾能够多次产卵。培育高繁殖力(产卵和产卵量)新品种,对于提高育苗效率,节省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繁殖性状属中低遗传力性状,传统的育种方法进展缓慢,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可有效加快选育进程。
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具有丰富度高、密度大、稳定性强、共显性等特点,成为目前虾、蟹等经济甲壳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目前,有关凡纳滨对虾繁殖相关SNP标记的开发较少,并且产业中缺乏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标记。因此,开发高繁殖力的分子标记对凡纳滨对虾的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对虾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9W1及其应用。分子标记9W1能够用于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品群体的筛选中,其鉴定效率及准确率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对虾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9W1,所述分子标记9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分子标记9W1的第301位碱基A为候选9W1_SNP位点。
进一步的,所述碱基A在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8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分子标记9W1的引物,所述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扩增引物以及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延伸引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分子标记9W1或者所述的分子标记9W1的引物在用于筛选具有高繁殖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筛选具有高繁殖力的凡纳滨对虾群体的具体步骤为:提取凡纳滨对虾群体内(家系、品系或地理群体)测试样品的DNA,并将其作为模板,利用所述引物进行飞行质谱分型,若分型结果中分子标记的第301位碱基A的等位基因频率≥80.00%,则选择该凡纳滨对虾群体作为培育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的亲本。
进一步的,所述凡纳滨对虾家系或群体测试样品的数量在30尾以上。
进一步的,在飞行质谱分型中,PCR扩增的条件为预变性94℃3min;变性94℃30s,退火56℃25s,延伸72℃30s,共重复40个循环;最后延伸72℃4min;4℃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5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