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烧成黑白相间水墨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6815.9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7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汪鹏;张旭;卢希龙;曹春娥;陈云霞;刘晓玉;魏文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8/02 | 分类号: | C03C8/02;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烧成 黑白 相间 水墨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烧成黑白相间水墨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采用瑶里釉果、石英、稻草灰、章村土、滑石、花乳石、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经配料、混合、球磨、过筛、搅拌后获得釉浆,然后预先在陶瓷生坯局部位置涂覆苏打溶液,再将釉浆均匀喷洒在整个陶瓷生坯表面,待釉浆干燥后放入电柴窑中经高温烧制后获得黑白相间的水墨釉陶瓷制品。本发明采用常用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进行特定配比,通过控制投入松柴速率和温度点,使得在白色釉面上形成黑色装饰图案,解决了现在水墨釉制备工艺复杂、釉面耐磨性差、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难题,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统陶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烧成黑白相间水墨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制造各种高档日用瓷及艺术瓷。
背景技术
水墨画也称国画,中国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但是水墨画的作品易于破损,传世作品少之又少。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类似水墨画艺术效果的釉上装饰陶瓷的作品,深受大家的喜欢,但其同样存在易于磨损的缺点,不利于传世保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水墨釉制备工艺复杂、釉面耐磨性差、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釉面耐磨损的黑白相间水墨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烧成黑白相间水墨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瑶里釉果、石英、稻草灰、章村土、滑石、花乳石、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经配料、混合、球磨、过筛、搅拌后获得釉浆。
所述釉料配方的重量百分数为:瑶里釉果40~50%、石英27~35%、稻草灰1~5%、章村土5~10%、滑石4~10%、花乳石1~3%、羧甲基纤维素钠0.2~0.3%。
所述球磨工序中料:球:水的质量比为1:2.5~3:0.7~1.2,球磨时间为7~11min,转速为400~500r/min。
所述过筛工序中的筛网目数为100目。
所述搅拌工序中的搅拌时间为10~20min。
所述釉浆中水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
上述釉浆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陶瓷生坯局部位置涂覆苏打溶液,然后将釉浆均匀喷洒在整个陶瓷生坯表面,待釉浆干燥后放入电柴窑中经高温烧制后获得黑白相间的水墨釉陶瓷制品。
所述苏打溶液的用量为0.5~5ml,质量浓度为20%。
所述釉浆喷洒在陶瓷生坯表面的厚度为0.8~1.5mm。
所述高温烧制的温度为1270℃,烧制时间大约为9h。
所述高温烧制的制度为:在氧化气氛中,室温到300℃以2℃/min的速度升温,300℃到600℃以5℃/min的速度升温,600℃到850℃以3℃/min的速度升温;在850℃时向电柴窑下部投柴口投入松柴,投柴速率为每5~10 min投柴0.7~2dm3,850℃到1080℃以1℃/min的速度升温,当温度达到1080℃时,停止投柴,1080℃到1270℃以1.5℃/min的速度升温,到1270℃后保温20min,最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本发明通过不同的施釉方式有目的地降低局部釉料的始熔点,结合电柴混烧的烧成方法,获得黑白相间水墨釉装饰效果。具体步骤为:在烧成过程中,控制投入松柴速率和温度点,使火焰中产生大量的游离碳素,且此时只有预先涂覆苏打溶液的釉面处开始熔融,造成熔化的釉层内高温沉积碳素过多而不能及时被氧化,待窑炉自然冷却后碳素被封闭于该部分釉面内呈黑色,与未涂覆苏打水溶液的白色釉面形成明显色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釉料配方、采用不同的施釉工艺,结合电柴混烧的烧成方法,将水墨效果融入到釉层中,成功实现一次烧成黑白相间水墨釉的艺术效果,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未经景德镇陶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6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