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解构变形的化学分子卫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4922.1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璟贤;陈荣;梁昊鹏;曹译;白玉铸;周恒;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解构 变形 化学 分子 卫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解构变形的化学分子卫星,化学分子卫星构造为大致正多面体,所述化学分子卫星包括原子卫星和机械臂。原子卫星依次位于正多面体的顶角处;机械臂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原子卫星;原子卫星中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借助机械臂与其他的原子卫星分离出来,以使得化学分子卫星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分离出来的第一部分包括能够进行观测的观测功能原子卫星。由此,本发明的化学分子卫星能够解构变形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当执行主线任务时,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拆解出具有观测功能原子卫星的独立部分,在不影响其执行主线任务的情况下,能够执行突发的观测任务,提高卫星的适应能力,使得卫星功能更具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卫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解构变形的化学分子卫星。
背景技术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人造卫星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可以实现对地监测、天文观测、通信转播以及科学研究。
现有技术中,当人造卫星执行主线任务时,需要按照预定的轨道移动,以便于执行任务。然而,当人造卫星遇到其他需要执行的突发支线任务时,人造卫星因其自身结构的原因,无法同时执行预定的主线任务和突发的支线任务,只能选择延缓执行主线任务或者放弃执行支线任务。例如,日本的“隼鸟2号”与传统卫星一样,其可执行的任务和在轨功能都是在地面设计制造确定的,只能进行扫描观测和采样任务,无法在多任务场景中自由切换,当其对小行星“龙宫”进行探测采样时,不能执行其他的支线任务。此外,当不具备小行星探测功能的飞行器经过小行星时,由于该飞行器功能的单一性将失去探测小行星的机会。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人造卫星,使其在面对突发的支线任务时,例如面对突发的小行星探测任务时,可以在不影响卫星主线任务的情况下,能够方便且有效地执行探测的支线任务。
发明内容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构变形的化学分子卫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解构变形的化学分子卫星,所述化学分子卫星构造为大致正多面体,所述化学分子卫星包括:
原子卫星,所述原子卫星依次位于所述正多面体的顶角处;以及
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原子卫星;
其中,所述原子卫星中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借助所述机械臂与其他的所述原子卫星分离出来,以使得所述化学分子卫星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分离出来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能够进行观测的观测功能原子卫星。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能够进行推进的推进功能原子卫星。
可选地,所述化学分子卫星构造为正二十面体,所述原子卫星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所述原子卫星依次位于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所述机械臂的数量为三十个,三十个所述机械臂分别能够连接相邻的所述原子卫星。
可选地,所述化学分子卫星包括:
一级卫星,所述一级卫星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一级卫星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三个所述一级卫星经由所述机械臂相互连接并形成等边三角形;
二级卫星,所述二级卫星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二级卫星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且邻接至所述一级卫星,并且六个所述二级卫星经由所述机械臂依次连接并形成为环状;
三级卫星,所述三级卫星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三级卫星设置在所述正二十面体的顶角处且大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并且三个所述三级卫星经由所述机械臂相互连接并形成等边三角形;
其中,所述二级卫星能够借助所述机械臂分别与所述一级卫星和所述三级卫星分离,并且,分离后的所述一级卫星和所述三级卫星能够借助所述机械臂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4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