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间隙自调组件的车辆用鼓式制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2127.0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4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锦沃科技有限公司车件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56 | 分类号: | F16D65/56;F16D65/38;F16D66/00;F16D66/02;F16D5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李焕焕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间隙 自调 组件 车辆 用鼓式 制动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间隙自调组件的车辆用鼓式制动器,包括:固定板,制动鼓,制动蹄,所述制动蹄包括通过压簧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一端面两侧的前蹄与后蹄;间隙自调组件,所述间隙自调组件位于所述前蹄与后蹄之间,包括套筒,与所述套筒通过第一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外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端面布置的测距位移传感器,所述螺纹杆上沿轴向设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外周设有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的旁侧平行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设置的转动部,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套筒的外端分别与前蹄与所述后蹄的内侧相抵接,所述转动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以实现对所述螺纹杆的轴长作自适应调节,实现了对蹄鼓间隙的自适应补偿调节,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间隙自调组件的车辆用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鼓式制动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磨损等原因会造成鼓式制动器的间隙不断增大,导致鼓式制动器反应时间过长,直接威胁到行车安全。相关技术中,在鼓式制动器上大多会设有间隙自调组件;
目前市场上安装在汽车上的鼓式制动器采用的都是手动调节制动鼓和摩擦片间隙的方法,手动调节蹄鼓间隙的方法存在较多缺陷:首先,调节较为困难:想要调整蹄鼓间隙,需要驾驶员或工作人员趴到车底或升起汽车,将工具探到轮胎里面底板孔中拨动调隙棘轮总成的齿轮,操作较为困难,限制条件较多;其次,调节幅度不好把控:在手动拨动调隙棘轮总成的齿轮时,调节尺数的多少不好控制,使得调好后的蹄鼓间隙大小不一:蹄鼓间隙过大,达不到调整的效果,有效作用时间短,增加调节次数;蹄鼓间隙过小,很容易蹄鼓之间产生拖磨,影响使用性能,降低了蹄、鼓的使用寿命;再者,调节周期无法确定:手动调节鼓式制动器的周期一般是司机师傅凭借自己经验来确定,如果整个汽车行驶周期的道路情况比较稳定,维护周期大致是一样的;但往往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一直保持相同的道路情况,总会有各种的意外或变化出现,于此同时,制动蹄和制动鼓的磨损情况也会不尽相同,维护周期也就不一定了,这样很容易出现采用磨损较重的制动器进行制动,或还没磨损到想要维护的磨损程度,提高到了使用成本。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间隙自调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具有间隙自调组件的车辆用鼓式制动器,自动调节装置,改变了制动蹄促动装置的结构,进而在人力驱动鼓式制动器上实现了对蹄鼓间隙的自适应补偿调节,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和保养成本,还具有免调试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间隙自调组件的车辆用鼓式制动器,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车架上;
制动鼓,所述制动鼓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具有承载相关联的车辆的能力;
制动蹄,所述制动蹄包括通过压簧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一端面两侧的前蹄与后蹄;
间隙自调组件,所述间隙自调组件位于所述前蹄与后蹄之间,包括套筒,与所述套筒通过第一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外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端面布置的测距位移传感器,所述螺纹杆上沿轴向设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外周设有第二螺纹,所述螺纹杆的旁侧平行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设置的转动部,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套筒的外端分别与前蹄与所述后蹄的内侧相抵接,所述转动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以实现对所述螺纹杆的轴长作自适应调节;
所述螺纹杆的中央外周还嵌设有受力传感单元;
所述制动蹄上固设有摩擦衬片;
设置于所述前蹄与所述后蹄之间且通过驱动复位弹簧外张以实现制动蹄工作的制动轮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数据总成端,通过数据总成端对螺纹杆的受力值波段的分析与监测,配合所述转动部调整所述螺纹杆的最佳伸缩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锦沃科技有限公司车件分公司,未经扬州锦沃科技有限公司车件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2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