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9143.2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彦光;张洋;王微;彭大祥;陈磊;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B60G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陈晶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横臂 悬架 形式 空心 转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上开设有用以使转向节本体与轮毂轴承相配合的贯通孔,贯通孔周向开设有轴承螺纹孔,轮毂轴承通过各轴承螺纹孔将转向节本体安装于汽车轮毂;转向节本体的脖颈位置设置有空心腔,空心腔的四周具有腔壁,腔壁上开设有轻量化孔,轻量化孔用于砂芯定位以及排沙,以实现进一步轻量化的目的,通过对开排沙孔以实现制动盘的通风散热;其脖颈位置有凹陷加强筋增加上控制臂安装点的刚度并且沿着Y向的截面壁厚大于等于沿着X向截面壁厚;其轴承安装面设有凹槽减少与轴承的接触面积以规避由于钢轴承与铝转向节之间受力后变形量差异导致的摩擦异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悬架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连接各控制臂总成,安装用于安装车轮的轮毂轴承,连接车轮与车身;传递并承受汽车载荷,安装相关零部件,保证汽车稳定行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转向节受力交变的冲击载荷,因此在设计时要求转向节具有高强度及耐久性。
通常的转向节材料一般为铸铁或锻钢,现有的适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转向节,从工艺形式上可以分为四种;铸铁转向节适用于乘用车,可用于铸造复杂的截面形状的产品,相比铸铝具有较高的材料性能,较低的成本,但具有重量很高的缺点;锻钢转向节很少用于乘用车,广泛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带有轴颈结构的转向节。相比铸铁转向节,材料性能高,具备一定的降重效果,但具有成本高的缺点;实心铸铝转向节适用于乘用车,可用于铸造复杂的截面形状的产品,相比铸铁转向节,材料性能低,但降重约30%,成本增加50%;锻铝转向节适用于乘用车,相比实心铸铝转向节,材料性能提升,降重约5~8%,成本增加70%;从工艺形式上讲,锻铝转向节是现有技术降重效果最为显著的工艺形式,但是其单件成本也是最高。
由于工艺及材料限制结构设计较复杂、重量普遍较高,从而导致整车燃油经济性降低;此外转向节重量全部记为簧下质量,簧下质量的增加也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及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轻量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当前传统的铸铁或锻钢转向节越来越难以满足汽车行业对于轻量化和环保的要求;从结构与功能上讲,应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转向节,转向节脖颈位置具有受力相对较小、对刚度要求不高的特点,是主要进行轻量化的位置,而受制于刚度要求,无法对转向节脖颈位置进行壁厚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包括:所述转向节本体上开设有用以使所述转向节本体与轮毂轴承相配合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周向开设有轴承螺纹孔,轮毂轴承通过各所述轴承螺纹孔将所述转向节本体安装于汽车轮毂;所述转向节本体的脖颈位置设置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四周具有腔壁,所述腔壁上开设有轻量化孔,所述轻量化孔用于砂芯定位以及排沙。
进一步地,所述腔壁包括第一腔壁、第二腔壁、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所述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间隔设置;所述轻量化孔包括第一轻量化孔、第二轻量化孔、第三轻量化孔、第四轻量化孔和第五轻量化孔;所述第一腔壁开设有所述第一轻量化孔和第五轻量化孔,所述第二腔壁开设有所述第二轻量化孔,所述第三腔壁开设有所述第三轻量化孔,所述第四腔壁开设有所述第四轻量化孔;所述第一轻量化孔和第二轻量化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轻量化孔开设于所述第三腔壁的底端,所述第五轻量化孔开设于所述第一腔壁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轻量化孔的孔周设置有轻量化孔加强筋;所述轻量化孔加强筋高度为2-3mm,宽度为2-4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壁设置有第一腔壁加强筋,所述第一腔壁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五轻量化孔下方以及第一轻量化孔上方;所述第二腔壁设置有第二腔壁加强筋,所述第二腔壁加强筋位于第二轻量化孔上方;所述第一腔壁加强筋和第二腔壁加强筋为凹陷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9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