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9143.2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彦光;张洋;王微;彭大祥;陈磊;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B60G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陈晶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横臂 悬架 形式 空心 转向 | ||
1.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上开设有用以使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与轮毂轴承相配合的贯通孔(20),所述贯通孔(20)周向开设有轴承螺纹孔(21),轮毂轴承通过各所述轴承螺纹孔(21)将所述转向节本体(10)安装于汽车轮毂;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脖颈位置设置有空心腔(30),所述空心腔(30)的四周具有腔壁,所述腔壁上开设有轻量化孔,所述轻量化孔用于砂芯定位以及排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壁包括第一腔壁(31)、第二腔壁(32)、第三腔壁(33)和第四腔壁(34);所述第一腔壁(31)和第二腔壁(3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腔壁(33)和第四腔壁(34)间隔设置;所述轻量化孔包括第一轻量化孔(311)、第二轻量化孔(321)、第三轻量化孔(331)、第四轻量化孔(341)和第五轻量化孔(312);所述第一腔壁(31)开设有所述第一轻量化孔(311)和第五轻量化孔(312),所述第二腔壁(32)开设有所述第二轻量化孔(321),所述第三腔壁(33)开设有所述第三轻量化孔(331),所述第四腔壁(34)开设有所述第四轻量化孔(341);所述第一轻量化孔(311)和第二轻量化孔(3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轻量化孔(331)开设于所述第三腔壁(33)的底端,所述第五轻量化孔(312)开设于所述第一腔壁(3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孔的孔周设置有轻量化孔加强筋(35);所述轻量化孔加强筋高度为2-3mm,宽度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壁设置有第一腔壁加强筋(313),所述第一腔壁加强筋(313)位于所述第五轻量化孔(312)下方以及第一轻量化孔(311)上方;所述第二腔壁(32)设置有第二腔壁加强筋(322),所述第二腔壁加强筋(322)位于第二轻量化孔(321)上方;所述第一腔壁加强筋(313)和第二腔壁加强筋(322)为凹陷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壁(31)和第二腔壁(32)的壁厚为a,所述第三腔壁(33)和第四腔壁(34)的壁厚为b,其中,b≥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卡钳安装孔(11)、转向机拉杆安装点(12)、一号下控制臂安装点(13)、二号下控制臂安装点(14)、上控制臂安装点(15)和轮速传感器安装点(16);所述制动卡钳安装孔(11)与制动卡钳连接;所述转向机拉杆安装点(12)与转向机拉杆连接;所述一号下控制臂安装点(13)和二号下控制臂安装点(14)分别与下控制臂连接;所述上控制臂安装点(15)与上控制臂连接;所述轮速传感器安装点(16)与轮速传感器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拉杆安装点(12)、一号下控制臂安装点(13)和二号下控制臂安装点(14)分别压装有钢套(4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下控制臂(13)、二号下控制臂(14)和轴承螺纹孔(21)之间设置有减重孔(5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设置有背部加强筋(17),所述背部加强筋(17)呈Y型结构,其三个端部分别支撑轮速传感器安装点(16)、所述贯通孔(20)下方的靠近转向机拉杆安装点(12)的所述轴承螺纹孔(21)和转向机拉杆安装点(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配合面(22),所述轴承螺纹孔(21)设置于所述轴承配合面(22)上,所述轴承配合面(22)开设有配合面凹槽(221)和排水槽(222);所述排水槽(222)位于所述贯通孔(20)下方,所述排水槽(222)包括第一排水凹面(223)和第二排水凹面(224),所述第一排水凹面(223)与所述贯通孔(20)轴线呈锐角,所述第二排水凹面(224)位于所述第一排水面(223)下方,且与第一排水面(223)连通;所述排水槽(222)连接所述贯通孔(20)下方的两个所述轴承螺纹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91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