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纹状体类脑器官及其培养基、培养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8261.1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吴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9 | 分类号: | C12N5/079;C12N5/071;C12N5/0735;C12Q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顾书玲;万志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纹状体 器官 及其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诱导纹状体类脑器官产生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添加有SHH因子的PM培养液,优选所述SHH因子的浓度为200±50n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SHH因子在所述PM培养液中的浓度为200±5ng/ml,优选为200±1ng/ml,更优选为200n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PM培养液为含有以下浓度的成分1±0.1%(v/v)N2添加剂,2±0.2%(v/v)B27无维生素A,0.15±0.02%(w/v)葡萄糖及100±5uMβ-巯基乙醇的DMEM/F12培养基。
4.一种纹状体类脑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细胞消化液Accutase孵育人胚胎干细胞后,将hESC解离成单细胞悬液,在神经诱导培养基NIM中进行培养,每隔45-52小时更换新的神经诱导培养基NIM;
S2.在培养10±0.5天时,将细胞转移到低吸附的孔板中,换成上述诱导纹状体类脑器官产生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每隔45-52小时更换新的述诱导纹状体类脑器官产生的培养基,直到分化第18±0.5天;
S3.然后将细胞更换到新的D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即得所述纹状体类脑器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纹状体类脑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M培养液中添加有以下终浓度的生长因子:20±1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20±1ng/m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200±10μM抗坏血酸维生素C。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纹状体类脑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M培养液的成分包括DMEM/F12与Neurobasal的体积比为1,0.5±0.01%N2,1±0.1%B27,1±0.1%GlutaMAX,0.5±0.01%(v/v)MEM-NEAA,50±5μMβ-巯基乙醇,0.025±0.001%(v/v)胰岛素。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纹状体类脑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IM培养基,按照终浓度组成包括:DMEM/F12与Neurobasal的体积比为1,1±0.1%N2,2±0.1%B27,1±0.1%GlutaMAX,100±2nM LDN-193189,10±1μMSB-431542,2±0.1μM XAV-939及50±0.5μM Y27632。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纹状体类脑器官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以每孔4~8x104个细胞的密度铺于低吸附圆底的孔板进行培养。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培养方法获得的纹状体类脑器官。
10.权利要求9所述述纹状体类脑器官在筛选药物、疾病研究或细胞研究上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82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