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油输送系统及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48552.1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7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璐璐;何志良;谷亚建;吴广权;郭良锐;吴庆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1M1/18;F01M5/00;F01M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输送 系统 温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机油输送系统,应用于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输送冷却液的冷却液管路、用以将机油输送至所述动力装置的主油路、用以调节所述机油的温度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通过进油管路、出油管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以使所述机油流经所述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通过进液管路、出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管路连通以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换热装置;所述进油管路上设有机油控制阀,所述机油控制阀能够在所述动力装置运行时,根据机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换热装置的机油总量,以用所述换热装置内的冷却液加热或冷却所述机油,所述进液管路上设置有冷却液控制阀,所述冷却液控制阀能够在所述动力装置启动时,根据环境温度控制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却液总量,以调节所述机油的加热速率,所述机油输送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以监测所述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用以监测所述机油温度的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和用以监测所述冷却液温度的第三温度监测机构,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所述第二温度监测机构、所述第三温度监测机构均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通过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液控制阀,所述控制装置还能够通过判断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机油控制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输送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用以收集所述动力装置中的所述机油的集油装置、用以储存所述集油装置收集的所述机油的储油装置和用以将所述储油装置中的所述机油输送至所述主油路的机油泵,所述集油装置设有与所述储油装置连接的伸长管,所述伸长管正对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
3.一种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机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动力装置运行时,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换热装置的机油总量,以用所述换热装置内的冷却液加热或冷却所述机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换热装置的机油总量的步骤,包括:当所述机油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控制所述机油控制阀打开以使主油路中的部分所述机油流经所述换热装置从而使所述机油被所述冷却液加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换热装置的机油总量的步骤,还包括:当所述机油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机油控制阀打开以使所述主油路中的部分所述机油流经所述换热装置从而使所述机油被所述冷却液冷却;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换热装置的机油总量的步骤,还包括:当所述机油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之间,且所述机油温度低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时,控制所述机油控制阀打开以使主油路中的部分所述机油流经所述换热装置从而使所述机油被所述冷却液加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机油温度和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换热装置的机油总量的步骤,还包括:当所述机油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之间,且所述机油温度高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时,控制所述机油控制阀关闭以使所述主油路中的所述机油绕过所述换热装置流向所述动力装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动力装置启动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流入所述换热装置中的冷却液总量,以调节所述机油的加热速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流入所述换热装置中的冷却液总量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环境温度低于第三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却液控制阀的开度增大,以增加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却液总量,从而提高所述机油的加热速率;当所述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第三温度时,控制所述冷却液控制阀的开度减小,以减少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冷却液总量,从而降低所述机油的加热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85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