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多粘菌素E发酵水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4772.0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于立超;王绘砖;徐珍;刘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4 | 分类号: | C12P21/04;C12N1/38;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05143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多粘菌素 发酵 水平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多粘菌素E发酵水平的方法,包括发酵培养基及发酵过程控制,所述发酵过程控制包括培养温度、溶氧、pH、通气量、罐压和转速控制,所述发酵过程控制包括补料磷酯酰丝氨酸和补料液化淀粉。本发明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通过补加氨水将pH自控,并通过控制温度、溶氧在较合适值,在发酵周期30‑50h补入磷脂酰丝氨酸,保证多黏芽孢杆菌的代谢活性,当发酵液残糖降低至30g/L时,流加补入液化淀粉,控制残糖在20‑30g/L,能够改善中后期代谢速度、发酵单位增长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多粘菌素E发酵水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粘菌素E(polymyxin E)是一种由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生的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的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环状7肽、线性3肽、疏水酰基尾。当疏水酰基尾为甲基辛酸时,即多粘菌素E1组分,疏水酰基尾为异辛酸,即多粘菌素E2组分。多粘菌素E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被广泛接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胞膜的破坏。近些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医疗健康的挑战,而由于多粘菌素E杀菌机理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对这些耐药菌有很好的抗性作用,因此被称为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
多粘菌素E结构式如下:
现有多粘菌素E的发酵水平,如专利一种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的方法,授权公告号103695512B,通过配方调整,最高发酵水平可达到710000u/mL。其发酵水平仍有可提升空间。
在多粘菌素E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菌体初级代谢的中间产物对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启动次级代谢活动。多黏芽孢杆菌次级代谢产物多粘菌素E,通过转运蛋白将其从胞内排至胞外,这种分泌途径往往通过消耗ATP来进行能量供给,合成的多粘菌素若无法排出胞外,可对细胞造成一定损伤,造成菌体提前衰老、自溶,从而造成多粘菌素E发酵水平降低。现有的多粘菌素E发酵工艺中,发酵中期以后,代谢速度下降、多粘菌素E产率下降,与细胞膜的破坏有一定关系。而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维持菌体的正常代谢,保证中后期发酵产率,是提高发酵水平的一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高多粘菌素E发酵水平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多粘菌素E发酵水平的方法,包括发酵培养基及发酵过程控制,所述发酵过程控制包括培养温度、溶氧、pH、通气量、罐压和转速控制,所述发酵过程控制包括补料磷酯酰丝氨酸和补料液化淀粉。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基以g/100mL为单位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玉米淀粉7.0-9.0,α淀粉酶0.008-0.010,葡萄糖0.5-1.5,黄豆饼粉0.4-0.6,玉米浆0.4-0.6,硫酸铵0.6-0.8,磷酸氢二钾0.03-0.05,碳酸钙0.4-0.6,硫酸镁0.001-0.003消泡剂0.03-0.05,其余为水。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基以g/100mL为单位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玉米淀粉8.0-9.0,α淀粉酶0.009-0.010,葡萄糖1.0-1.5,黄豆饼粉0.5-0.6,玉米浆0.5-0.6,硫酸铵0.7-0.8,磷酸氢二钾0.04-0.05,碳酸钙0.5-0.6,硫酸镁0.002-0.003消泡剂0.04-0.05,其余为水。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基以g/100mL为单位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玉米淀粉8.0,α淀粉酶0.009,葡萄糖1.0,黄豆饼粉0.5,玉米浆0.5,硫酸铵0.7,磷酸氢二钾0.04,碳酸钙0.5,硫酸镁0.002,消泡剂0.04,其余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4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