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3006.1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4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姚毓瑾;李琦;李卓然;张建东;刘亚东;于胜利;何勇;王丽娜;孙显洋;刘彦宏;党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可靠性分析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获取继电器的形状参数、尺寸参数和位置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参数;获取系统中上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下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计算得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和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获取系统中电源屏的可靠性参数,将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参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和所述电源屏的可靠性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通过采用结构框图和数学模型相结合,在系统设计初期更加系统、科学、准确的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预测,防止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气集中联锁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站场内股道、道岔、信号连锁远程集中控制,对机车整备作业进行图像监视。该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行车安全,所以对该系统的可靠性评估非常重要。整体系统承载信息量大、重要性高、功能性强,一旦失效造成的安全事故和损失也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如何在系统设计期间快速、有效、准确的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正确估计系统的实际性能、减轻系统风险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继电器的形状参数、尺寸参数和位置参数,将所述第一信息带入第一模型计算得到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参数,所述第一模型为计算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参数的数学模型;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系统中上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下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将所述第二信息输入第二模型,得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和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所述第二模型为计算所述上位机可靠性参数和所述下位机可靠性参数的数学模型;获取系统中电源屏的可靠性参数,将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参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和所述电源屏的可靠性参数输入第三模型,所述第三模型为计算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的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
可选地,所述获取系统中电源屏的可靠性参数,将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参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和所述电源屏的可靠性参数输入第三模型,所述第三模型为计算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的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所需要达到的第一阈值,判断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若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达到第一阈值,则发送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包括输出系统的可靠性参数,并显示所述系统的可靠性达到要求的命令;
若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参数低于第一阈值,则发送第二命令,所述第二命令包括输出系统的可靠性参数,并显示所述系统的可靠性低于要求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系统中上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下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将所述第二信息输入第二模型,得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和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所述第二模型为计算所述上位机可靠性参数和所述下位机可靠性参数的数学模型,包括:
获取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二信息中上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下位机的元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的倒数,得到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为所述上位机的失效率和所述下位机的失效率;
将所述第三信息按照上位机可靠性参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上位机的可靠性参数,将所述第三信息中按照下位机可靠性参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下位机的可靠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3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