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2741.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7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鲁振坦;王栋;杨显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12Q1/24;B01D69/02;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药物 敏感性 快速 检测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包括无菌液体培养基、细菌富集器、细菌显色剂和检测反应空白容器;细菌富集器包括纤维分离膜和易拆卸滤头。检测方法包括:将待检微生物样品和各种抗菌剂混合后加入无菌培养基,并置于35‑37℃恒温震荡培养2‑4h;使用细菌富集器分离富集液体培养基内的细菌;取出细菌富集器内的纤维分离膜,并将富集有微生物的分离膜置于空白无菌反应器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细菌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然后检测液体的吸光度值,通过吸光度值高低评价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本发明通过对纤维分离膜的改进,显著提高了细菌分离富集效率和截留率,从而提高药物敏感性检测速度和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是临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细菌感染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某种抗生素并不会对所有细菌有效,只能对某一菌种或者某类菌种有效。因此,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现有的细菌敏感性检测一般依赖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但是耗时长,单次检测结果一般需要3-5天,甚至长达7天。冗长的检测时间使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在药敏检测结果确定前,药物治疗方案缺乏针对性。为尽快控制患者病情,往往多种抗生素联用。这加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药物副作用。通过细菌富集和发光试剂检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富集膜先将细菌富集收集,然后统一检测,能够提高单位体积内的细菌含量,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与富集膜上富集的细菌含量密切相关,如果富集膜富集的细菌含量与原始细菌含量相差较大,则测出的细菌浓度也将与理论浓度产生较大偏差,导致测试真实性降低。现有技术中的细菌富集膜还存在富集效果不佳、显色反应速度慢、灵敏度低等问题,进而导致富集检测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本发明通过将耐药性培养后的细菌富集在分离膜上,同时破坏细菌细胞结构,以使细胞内的脱氢酶释放,然后利用CCK-8检测试剂与脱氢酶的快速显色反应,判断细菌含量,进而判断细菌药物敏感性,分离膜的分离富集效率高,显色反应速度快,因此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微生物样品在含有抗菌剂的培养基中恒温培养2-4h,得到菌液;
S2.用纤维分离膜对步骤S1中得到的所述菌液进行过滤富集,将富集了所述待检测微生物的纤维分离膜置于空白的无菌反应器中,然后加入CCK-8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反应完成后测试吸光度值;所述纤维分离膜为阳离子改性纤维分离膜,由上至下包括孔径为1um-2um和200nm-450nm的纤维膜;
S3.根据吸光度值的大小得到所述菌液中微生物含量的大小,进而得出所述待检微生物样品对所述抗菌剂的药物敏感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阳离子改性纤维分离膜的表面改性分子为以下结构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改性分子为:
式中,n为4-8的正整数,且所述纤维分离膜由上至下的表面改性分子的n值逐渐减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纤维分离膜由上至下依次由孔径为1.5um-2um、1um-1.5um、350nm-450nm、250nm-350nm、和200nm-250nm的五层纤维膜热压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2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