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5760.2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王学良;马洋洋;牛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35/00;A61P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由以下原料中药材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半夏15克,党参1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灸甘草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8克,枳实15克,砂仁10克,当归12克,白芍18克,川芎12克,泽泻18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是由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得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以扶正培本、健脾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以缓解中晚期肝癌微血管介入治疗不良反应,明显改善由介入治疗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以及其制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缓解中晚期肝癌微血管介入治疗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以及由该中药组合物制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肝癌是指来源于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肝癌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外科切除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案,对于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50%,但由于肝癌易出现血管浸润或远端转移,仅20%左右患者适合手术。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采用放疗、全身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各种微创消融治疗,包括射频、微波、冷冻和纳米刀等,以及最新的肿瘤微血管介入疗法。
肿瘤微血管介入疗法是采用特殊工艺,将多种化疗药物配成微米级的微小颗粒,在X线透视、数字减影下,将导管插入肿瘤血管,向肿瘤内注入化疗药物,同时将肿瘤的血管堵塞。这种化疗药物微小颗粒将选择性地渗透到肿瘤组织内并保持长时间高浓度。其原理是: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很多缝隙,而正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是紧密连接的。这样,介入法超选插管注入的化疗药微小颗粒渗透到肿瘤组织间隙内,引起组织渗透压增高,压迫肿瘤毛细血管选择性闭塞,从而使化疗药物较长时间滞留于肿瘤组织内、最大程度杀伤肿瘤。对于外科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可以用此方法达到姑息治疗;也可通过灌注抗癌药物后,使肿瘤缩小再行外科手术切除;还可用于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复发的动脉内灌注化疗。这种治疗的特点之一是灌注药物浓度高,如肝癌肝动脉灌注比静脉给药的药物浓度要高出100-400倍,高浓度化疗可以起到大量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其二是血管栓塞作用,肿瘤血管堵塞后,肿瘤组织因缺血而变性、坏死。此疗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胃胀、纳差,疲倦乏力,口苦,小便黄等,甚至影响微血管介入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癌通常是因湿邪外袭伤及脾胃,导致脾胃升调失调,引发肝郁气滞血瘀,进而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综合表现为气血痰湿诸郁。因此,当以扶正培本、健脾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合理选配药材炮制。
为了获取微血管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最佳疗效,应联合微血管介入疗法和特殊的中医配方制剂,在调理肝腑的同时,缓解微血管介入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以用于缓解中晚期肝癌微血管介入治疗不良反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由以下原料中药材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半夏15克,党参1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灸甘草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8克,枳实15克,砂仁10克,当归12克,白芍18克,川芎12克,泽泻18克。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是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5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下一篇:TPU鞋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