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撞吸能梁、防撞梁组件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07158.6 | 申请日: | 2022-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2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龙少雄;陈嘉玥;何雄杰;祁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2;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安磊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撞吸能梁 防撞梁 组件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撞吸能梁、防撞梁组件及车辆,其中防撞吸能梁包括:吸能主体和第一加强筋,且第一加强筋两侧形成第一吸能腔和第二吸能腔,第一吸能腔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吸能主体上设有用于注入聚氨酯泡沫的注射孔;本发明通过将防撞吸能梁被分隔成为两个吸能腔,提高防撞吸能梁在变形吸能时的结构强度,并在其中一个吸能腔内注入聚氨酯泡沫,未填充聚氨酯泡沫的吸能腔保持中空结构,使防撞吸能梁在碰撞过程中,既提高了结构强度,又具有形变吸能能力,同时兼具轻量化的要求,通过聚氨酯泡沫的静置成型完成填充,不需要借助预先的模具制备,缩短生产制造效率,使防撞吸能梁整体在防撞时的结构强度与吸能效果上均有提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防撞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撞吸能梁、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防撞梁是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吸能效果对于整车安全的作用至关重要,传统的高强钢汽车防撞梁吸能和防护效果一般,且由于钢密度较大,导致其整体重量很重,铝合金挤压前防撞梁是当前较为主流的设计方案,但铝合金防护效果较高强钢差,需要增大截面面积以达到良好的吸能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改进方式包括在铝合金外壳中进行泡沫铝填充,同时通过铝形成蜂窝结构,增强吸能效果。但其存在的问题包括:1、零部件制作复杂,前防撞梁需要的挤压铝、泡沫铝、蜂窝铝需要分别通过模具制备,并进行焊接处理,制作复杂,难度高;2、泡沫铝产品的一致性无法得到完全保证,导致前防撞梁吸能效果无法满足一致性要求;3、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改进方式包括采用碳纤维或芳纶增强材料骨架包裹硬质泡沫制成。但其存在的问题包括:1、该防撞梁成型时间很长,骨架成型和骨架与泡沫加热共固所需时间远超铝合金挤压成型时间;2、泡沫及碳纤维骨架均需要模具以匹配尺寸,同时成型后无法进行折弯操作;3、碳纤维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撞吸能梁、防撞梁组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内用于减重和提高强度的填充材料制备要求高、装配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防撞吸能梁,其包括:
吸能主体,包括一个撞击侧壁和多个结构侧壁,且所述吸能主体内部具有所述撞击侧壁与多个所述结构侧壁依次围合成的吸能空腔;
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吸能空腔内,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两侧分别与所述吸能空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吸能腔和第二吸能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一吸能腔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注射孔,所述注射孔用于向所述第一吸能腔内注入聚氨酯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主体呈弧形,且所述撞击侧壁为位于所述吸能主体一侧的外凸弧面,所述撞击侧壁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吸能腔位于所述撞击侧壁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侧壁和所述结构侧壁均具有内凹陷,且所述撞击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结构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吸能梁还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加强筋长度相同的第二加强筋,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吸能腔与所述第二吸能腔内,并分别将所述第一吸能腔与所述第二吸能腔分隔为两个第一子吸能腔与两个第二子吸能腔,所述注射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吸能腔侧壁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中部固定连接,且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凹圆弧形,另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凸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主体上设有多个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包括位于所述吸能主体的同一截面上的多个第三加强筋,且所述第三加强筋均为设置在所述吸能主体的棱上的内凹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段圆弧齿轮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高效平行轴齿轮传动结构扶梯驱动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