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组合管柱的采油系统的井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06781.7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15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学光;郭恪静;冯韵超;王祎洲;王生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舟博源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E21B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双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5 | 代理人: | 张骥 |
地址: | 201413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组合 管柱 采油 系统 井下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组合管柱的采油系统的井下接头,包括金具接头、电缆保护罩、快接短节,金具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电缆保护罩的上端,电缆保护罩的下端固定连接快接短节的上端;所述金具接头固定连接复合材料连续管的下端;所述快接短节固定连接金属油管的上端;所述金具接头内形成有一密闭的电缆续接腔,动力电缆在电缆续接腔内与过渡电缆续接;所述电缆保护罩内形成有电缆接插腔;电缆接插腔内设置有电缆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复合材料连续管与金属油管的续接成为组合管柱,并将动力电缆与潜油电缆的续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设备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组合管柱的采油系统的井下接头。
背景技术
地球上稠油的储量很大,如何经济地将稠油开采出来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按照中国标准,50℃时流动性100~10000毫帕为普通稠油,流动性10000~50000毫帕为特稠油,流动性50000毫帕以上为超稠油。根据稠油的热敏性特点,有两个流动性的拐点具有特别意义。一个是从遵循牛顿流体规律流动转变为遵循稠油特有的黏温曲线流动的拐点,另一个是凝固拐点。普通稠油在50℃以上处于牛顿流体状态,而在50℃以下基本上是每下降10℃,粘稠度增加一倍。由于稠油的这一特点,埋藏较深的稠油,因为地层梯降带来的温升原因,即使没有外在的注蒸汽等温升措施,仅依靠地层压力就可以自动流入井筒;而埋藏较浅的稠油,由于所处地层温度较低,反而需要人工的温升措施,才能驱使其流入井筒。后者属于热采,而前者仅通过相应的井筒举升即予以采出,称之为稠油冷采。稠油冷采的好处多多,最集中的意义体现在开采稠油的成本节约和可动用稠油储量的增加上。
但是,是否适合冷采,取决于边际产量的约束。边际产量分为经济边际产量和技术边际产量,两者有区别。技术边际产量的要求是硬约束,是指必须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举升途中温降条件的最低产量要求。稠油从井底到井口,有一段几百至几千米在油管内上升的距离。在上升过程中,稠油会通过油管管壁与地层交换热量,导致管体内的油温不断下降,温降现象以n℃/100m来表示。根据不同地区所处纬度或海拔高度,地层温降一般在2~3.6℃/100m之间。如果稠油上升速度太慢,在油管内的温度梯降就会趋近于地层温降,通过第一黏温拐点后,过早到达凝固拐点,导致采出困难。为此,现有稠油采油工艺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要到深部去抽取更高温的油液并提高流速;第二个是注稀油或其他降黏剂,以稀释稠油。两个技术措施的目的都是减少油液在油管内因变稠增加的磨阻。但是,额外注入降黏剂是有成本的,必须能够采出更大产量的稠油才能满足经济边际产量要求。所以,对于来液量过低的油井,通过注稀油虽然也能满足技术产量要求,却是不经济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组合管柱的采油系统的井下接头,它可以将复合材料连续管与金属油管的续接成为组合管柱,并将动力电缆与潜油电缆的续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组合管柱的采油系统的井下接头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金具接头31、电缆保护罩32、快接短节33,金具接头31的下端固定连接电缆保护罩32的上端,电缆保护罩32的下端固定连接快接短节33的上端;所述金具接头31固定连接复合材料连续管1的下端;所述快接短节33固定连接金属油管2的上端;所述金具接头31内形成有一密闭的电缆续接腔III,动力电缆7在电缆续接腔III内与过渡电缆9续接;所述电缆保护罩32内形成有电缆接插腔;电缆接插腔内设置有电缆连接件36,电缆连接件36能够实现过渡电缆9与潜油电缆8的导通。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具接头31包括外管31-1、内管31-2、接头31-3,内管31-2设置于外管31-1的内部,内管31-2与外管31-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复合材料连续管1的下端,环形空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接头31-3;环形空腔的下部作为所述电缆续接腔III。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空腔的下部截面积大于上部截面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空腔的上部截面尺寸与所述复合材料连续管的截面尺寸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舟博源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舟博源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6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