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405039.X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79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毅;吕兆平;潘俊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B60G7/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减震 衬套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该组合式减震衬套包括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其中,外减震衬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硫化成一体,内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设于所述第二外管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减震衬套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的问题,提升了车辆底盘操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衬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热门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经济性和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成为了人们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
减振衬套是汽车动力传动、底盘系统中用于车身与底盘、动力连接的零件,起到缓和冲击、减振、隔音的作用;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底盘扭力梁悬架1与车身连接的一种典型结构,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底盘扭力梁悬架1和扭梁橡胶衬套2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扭梁橡胶衬套2与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
这种扭梁衬套2现在应用很广泛,在扭梁橡胶衬套2两端增加两个连接件3,这样直接和车身连接,省去了车身连接支架,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但是当汽车悬架受到冲击时,分离式衬套连接件3存在脱出风险,造成后桥断裂失效的不良后果,而且还存在以下缺陷:
1、为满足整车操控需求,扭梁橡胶衬套2和隔振橡胶体5的硬度不能太低,但过硬又会导致的隔振率不足,导致冲击感大,影响舒适性;
2、这种单隔振橡胶体5结构,要隔振好,得采用硬度低的橡胶,会使衬套受力后变形量大,导致操控变差。
3、橡胶环4与连接件3断面随着路面的变化会发生相对位移会,有较大的异响风险;
4、耐久性不足,单层橡胶体5容易出现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旨在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减震衬套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的问题,提升车辆底盘操控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包括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其中,所述外减震衬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所述第二外管硫化成一体,所述内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设于所述第二外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外管在刚度要求小的方向开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外管的外周设置缩颈或者收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减震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芯管、内橡胶体和内套管,所述内芯管、内橡胶体和内套管硫化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套管为翻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组合是减震衬套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支架打紧,然后再打到车身大梁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双重隔振结构,可以设计为不同硬度的橡胶或者不同材料的橡胶,以及不同方位的开孔,解决了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的问题;
2、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了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造成操控性能变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050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