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77561.X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08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贺培兆;史磊;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兆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D33/04;B22D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脱模 汽车发动机 冷却系统 壳体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正中可拆卸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左右侧壁侧壁四角对称开设有固定插槽,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一侧的底部壁体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顶板。该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通过设置的丝杆、伺服电机、螺筒、限位升降块、第一固定板、压缩弹簧、夹板、固定插柱、第二固定板、连接滑杆、拉杆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上模具进行夹紧拆卸,操作方便,节省人力,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而需要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进行制备的时候,从而就需要用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020818376.4中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该装置包括底部支撑脚和内部挡板,转动取料板通过转动轴杆和取料转针连接在下侧模具上,这样在取模转动的时候,有效脱模使用,而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液压油缸的顶触,使得金属挡块转动,这样有效带动转动拉杆进行转动,而转动拉杆转动时,从而有效带动外侧固定柱进行转动,从而外侧固定柱转动时,有效带动转动轴杆转动,而转动轴杆转动时,从而有效带动外侧的取料转针进行转动取料,而限位套板通过金属挡板螺钉连接在底部支撑脚上,而使用时,金属挡板通过固定套管的内部凹槽,使得便于套接固定物体进行使用,而金属挡板和固定套管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这样在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该装置的上侧模具和下侧模具不便于分离与合模,需要手动或提供工具进行拆除,较为费时费力,降低;额工作效率。
因此,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壳体模具,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正中可拆卸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左右侧壁侧壁四角对称开设有固定插槽,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一侧的底部壁体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伺服电机,两个所述第二底座和顶板的相对一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上端外部套设有螺筒,两个所述螺筒的外部对称套设有限位升降块,两个所述限位升降块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的左右两端壁体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腔的相靠近一端对称插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相对一侧四角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柱,两个所述夹板的相背一侧四角对称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两个所述夹板相背一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杆,两组所述连接滑杆相远离一端的相对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拉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侧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两组所述压缩弹簧的相远离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相对一侧的四角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组所述固定插柱分别与两组固定插槽相互适配。
优选的,两组所述连接滑杆的相远离一端分别穿过两组通孔延伸至两个第二固定板的相背一侧外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两个夹板之间的横向距离小于上模具的横向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兆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兆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75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EPS系统的无人车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电子循环油冷式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