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防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075828.1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扬;胡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董涛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汽车 安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基面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平台主体的背面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平台主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安装有圆轴,通过设置弹簧、第一支架和固定板,可以通过弹簧、第一支架和固定板减轻撞击时给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伤害,加强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控制技术被应用在汽车上,无人驾驶汽车也成为了汽车产业的一大变革,无人驾驶技术主要是通过雷射激光测距、车载传感系统等技术来感知周边道路环境并自动规划行车路线,以及利用摄像头来判断前方出现的物体及位置,并配合传感器来做出环境认知、马达转向等操控的决策,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汽车在行使过程中,因其较快的速度而导致经常发生碰撞事故。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使用防撞梁进行防撞,但防撞梁和汽车之间为硬性连接,导致撞击时对汽车带来严重伤害,且没有缓冲,而且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和防撞装置连接不够紧密。
因此需要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防撞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基面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平台主体的背面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平台主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底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柱,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安装有圆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平台主体的底端设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具体为一种“U”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底端靠近第一限位柱的一侧设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安装于托板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圆轴的外侧套设有塑料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弹簧、第一支架和固定板,可以通过弹簧、第一支架和固定板减轻撞击时给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伤害,且通过设置第二支架、圆轴和塑料辊,可以通过第二支架和圆轴支撑塑料辊,在发生碰撞时,塑料辊沿着碰撞面滚动,增强了实用性,通过设置防滑垫,可以通过防滑垫加强平台主体和无人驾驶汽车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5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防断裂的复合纱线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