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晶闸管压接式散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44807.8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73 |
| 代理公司: | 山东高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98 | 代理人: | 李娜娟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晶闸管 压接式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晶闸管压接式散热器,包括基板、盖板以及设置于基板和盖板之间的多个流道板;在每个流道板上冲压形成流道,多个流道板依次层叠并使流道交叉组合形成交叉网状流道;所述基板上设置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用于与流道板的交叉网状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又可以提高散热器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的液冷散热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功率晶闸管压接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对于大功率晶闸管压接式散热器,现状都采用传统的直流道、S形流道、螺旋型直槽流道及蚊香型流道等,普遍会存在散热效果不好,温度不均匀,结构强度差的缺点。在和晶闸管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接时,变形量较大,难以保证压接强度,且容易使晶闸管和散热器的散热面接触较差,导致难以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同时传统散热器是采用CNC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随着流道的尺寸变小,对应加工刀具直接也相应变小,刀具磨损较快,加工效率较低,导致散热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晶闸管压接式散热器,既可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又可以提高散热器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功率晶闸管压接式散热器,包括基板、盖板以及设置于基板和盖板之间的多个流道板;
在每个流道板上冲压形成流道,多个流道板依次层叠并使流道交叉组合形成交叉网状流道;
所述基板上设置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用于与流道板的交叉网状流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基板、流道板以及盖板之间通过真空钎焊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基板两侧均设置所述流道板以及盖板,从而使所述散热器形成双面对称结构。
进一步,所述基板每侧与盖板之间的流道板设置为六个。
进一步,每个流道板上冲压形成的流道为长条状,多个流道板形成的交叉网状流道交叉角度为15°-45°。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设置在基板的侧面;
所述基板与流道板配合的一面设置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孔、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通孔。
进一步,所述流道板以及盖板均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基板以及盖板为6系铝合金材质。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流道式交叉层叠的,冷却液会形成上下左右立体的流场,这样冷却液容易形成紊流,交叉的流道增大了流道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在和晶闸管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接时,变形量相比传统的直流道、S形流道、螺旋型直槽流道及蚊香型流道变形量最小,保证了散热器的压接强度,使晶闸管的端面和散热器的散热台面保持较好的接触,保证较好的电气性能和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整体装配方便,多个流道板直接通过冲压方式形成流道,代替机加工,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网状流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流道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基板;2、流道板;3、盖板;4、流道;11、进水口;12、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4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