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67352.8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1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余忠核;余欣诺;余辉;居文斌;黎伟红;陈再付;应纪利;薛耿铭;刘树森;刘平轩;余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护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侧护板,包括侧护板,侧护板的内部开设有减重空腔,侧护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侧护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腔,侧护板的底部设置有凹槽,侧护板的右侧向右上方延伸且底部呈半圆形,侧护板的内部且位于减重空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重空腔用于降低侧护板重量,从而降低车身整体的重量,通过设置第一安装腔用于方便整体的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腔用于对侧护板的两侧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侧护板的稳定,通过设置凹槽用于对侧护板的底部进行缓冲,从而使得侧护板的底部在与外部硬物碰撞时不会使得侧护板破裂,同时解决了现有的侧护板不方便对其进行安装,从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侧护板。
背景技术
汽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汽车的侧面车门底部往往会安装侧护板以对汽车进行防护,现有的侧护板不方便对其进行安装,从而影响使用,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侧护板,具备方便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侧护板不方便对其进行安装,从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侧护板,包括侧护板,所述侧护板的内部开设有减重空腔,所述侧护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侧护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侧护板的底部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侧护板的右侧向右上方延伸且底部呈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侧护板的内部且位于减重空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空腔。
优选的,所述侧护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安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侧护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二安装腔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重空腔用于降低侧护板重量,从而降低车身整体的重量,通过设置第一安装腔用于方便整体的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腔用于对侧护板的两侧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侧护板的稳定,通过设置凹槽用于对侧护板的底部进行缓冲,从而使得侧护板的底部在与外部硬物碰撞时不会使得侧护板破裂,同时解决了现有的侧护板不方便对其进行安装,从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侧护板右侧向右上方延伸且底部呈半圆形增加侧护板的防护性,通过设置圆形空腔用于增加侧护板的抗折弯强度,从而避免侧护板在碰撞时损坏,通过设置第二卡槽用于对贯穿至第一安装腔内部的汽车固定件进行辅助固定,从而增加侧护板与汽车之间的连接稳定,通过设置第一卡槽用于增加汽车连接件与侧护板之间的稳定,从而使得侧护板两侧边缘相对于汽车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护板;2、第一安装腔;3、减重空腔;4、第一卡槽;5、第二安装腔;6、圆形空腔;7、第二卡槽;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673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散热功能的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打磨义齿用的技工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