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06799.4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冯诗宣;丁志勇;王娅琴;吴凤南;方子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7/02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唐棉棉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上边 梁内板 强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包括第一上边梁内板和第二上边梁内板,所述第二上边梁内板位于第一上边梁后方,第一上边梁内板前端与车身前侧边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上边梁内板前端与第一上边梁后端焊接固定,后端与车身后侧边梁焊接固定形成所述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不同材料,不同料厚焊接方案,在碰撞时易折弯的前段材料采用HC550/980QP,后段材料牌号降低为HC420/780DP,相比于传统汽车A柱上边梁内板全部采用超高强钢HC550/980QP,成本节省约30%,相比于全部采用一般高强钢HC420/780DP,重量可减轻10%;在满足安全碰撞要求的同时减轻了整车重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车型A柱上边梁主要采用一般高强钢材料来应对安全碰撞过程中导致的驾驶室变形,但是一般高强钢已经满足不了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碰撞工况,比如25%正面偏置碰,该工况下,整车碰撞受力主要集中在整车一侧,另一侧难以分摊碰撞产生的力,该力的传导由前防撞梁传递到单侧纵梁及延长的前侧边梁结构,再传递到驾驶室A柱上边梁,若该零件刚度不够,则容易导致A柱前段折弯,驾驶舱碰撞变形会严重影响整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采用前后不同材料,不同料厚焊接方案,在满足安全碰撞需求的同时考虑整车重量与成本平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包括第一上边梁内板和第二上边梁内板,所述第二上边梁内板位于第一上边梁后方,第一上边梁内板前端与车身前侧边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上边梁内板前端与第一上边梁后端焊接固定,后端与车身后侧边梁焊接固定形成所述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
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还包括上边梁外板,所述上边梁外板焊接固定在第一上边梁内板与第二上边梁内板上方。
所述第一上边梁内板与第二上边梁内板焊接处下方与B柱内板顶端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上边梁内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第一上边梁内板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二上边梁内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第二上边梁内板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第一上边梁内板为料厚1.4mm的超高强钢HC550/980QP,所述第二上边梁内板为料厚1.6mm的高强钢HC420/780DP。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采用前后不同材料,不同料厚焊接方案,在碰撞时易折弯的前段材料采用HC550/980QP,后段材料牌号降低为HC420/780DP,相比于传统汽车A柱上边梁内板全部采用超高强钢HC550/980QP,成本节省约30%,相比于全部采用一般高强钢HC420/780DP,重量可减轻10%;在满足安全碰撞要求的同时减轻了整车重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A柱上边梁内板强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柱上边梁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柱上边梁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上边梁内板;2、第二上边梁内板;3、车身前侧边梁;4、车身后侧边梁;5、上边梁外板;6、B柱内板;7、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6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插孔的电源插头
- 下一篇:一种便于装配的货车后处理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