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人保护的前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09878.6 | 申请日: | 2021-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1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关鹏飞;田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2D25/10;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人 保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人保护的前盖结构,包括外板、内板、外板支撑板、锁钩加强板总成和铰链加强板,所述外板一侧设有内板,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板上设有外板支撑板,所述内板下方设有锁钩加强板总成,所述锁钩加强板总成与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内板中间处设有中部梁,所述中部梁两侧设有侧边梁,所述内板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螺栓设有铰链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减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程度,其中外板和内板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空腔,较大的腔体结构不仅增加了前盖结构的性能,也对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起到降低撞击对人体的伤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人保护的前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逐步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消费者在追求舒适性的同时,对汽车安全越来越关注,其中行人保护作为汽车安全的一部分;据欧盟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分析,行人死亡数据是车内乘员的9倍,我国的行人保护问题也在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一份最新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显示,我国近年来死于交通意外的行人数量占到26%左右,而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这一数字甚至已接近四成,显然,做好车辆的行人保护是降低交通事故中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目前,行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来自于前盖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如何减小前盖对行人头部的伤害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课题,如何设计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前盖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行人保护的前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保护的前盖结构,通过将前盖结构设置成外板、内板、外板支撑板、锁钩加强板总成和铰链加强板组成,可以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减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程度,其中外板和内板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空腔,较大的腔体结构不仅增加了前盖结构的性能,也对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起到降低撞击对人体的伤害的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行人保护的前盖结构,包括外板、内板、外板支撑板、锁钩加强板总成和铰链加强板,所述外板一侧设有内板,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板上设有外板支撑板,所述内板下方设有锁钩加强板总成,所述锁钩加强板总成与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外板支撑板用于固定和支撑外板,所述锁钩加强板总成处的外板与外板支撑板通过隔振胶连接,所述内板中间处设有中部梁,所述中部梁两侧设有侧边梁,所述中部梁边缘设有涂胶槽,所述内板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通过螺栓设有铰链加强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板支撑板与锁钩加强板总成之间的距离为58-68mm,所述外板与铰链加强板上螺栓之间的距离为65-75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板的中间结构截面宽度小于两端结构的截面宽度。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处的内板与汽车铰链加强板总成焊接固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板上通过中部梁和侧边梁划分形成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第三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部梁宽度为100-110mm,所述侧边梁的宽度为100-1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9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