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脂质消化率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0142.2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徐仕翔;许晓兰;张虹;徐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6 | 分类号: | A23C9/16;A23C9/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2001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脂质 消化率 婴儿 配方 奶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高脂质消化率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乳液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油相和水相混合物,形成初乳液,剪切、均质和/或乳化初乳液,形成粗乳液,以及均质粗乳液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的制备包括:混合磷脂产品、蛋白产品和水的混合物,对磷脂产品和蛋白产品进行水合,制备得到水合液后,加入余下的水溶性组分,制备得到水相。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乳液、含有该乳液的复原乳、其干燥粉末和水复原乳,以及含有该乳液、复原乳、干燥粉末或水复溶乳的食品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婴儿配方食品领域,具体涉及高脂质消化率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婴儿配方奶粉作为目前最佳的母乳替代食物,其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的与母乳接近。在早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于母乳中的宏量、微量营养素的含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的组成,脂肪酸中结构脂的种类等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A2蛋白,OPO、OPL等结构脂,HMO等低聚糖均在商业化奶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然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商业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在对奶粉的消化利用率上仍然存在差异。
Gallier,S(2015)等人的研究发现,天然母乳中,甘油三酯被5-20nm厚的磷脂三分子膜包裹,而该磷脂膜是由磷脂、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组成;乳脂肪球粒径范围为0.1-12微米,平均粒径为4.2微米。乳脂肪球膜的特殊结构有助于婴儿肠道脂肪酶与母乳中的脂肪接触,提高脂质消化率和胃排空的速率(Lopez C,2011)。然而,在加工乳制品中,由于均质过程的高剪切力以及杀菌、浓缩喷雾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使得乳脂肪球膜结构完全破坏,无法在婴儿配方奶粉中提供相应的结构功能。
为此,CN 107156302 A,CN 110742130 A在传统的婴儿配方奶粉中额外添加了乳源乳脂肪球膜成分,但产品仍无法起到促进脂质消化率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婴儿配方粉中常见的蛋白质和磷脂组分,通过促进蛋白质和磷脂相互作用,构建类母乳的乳脂肪球膜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配方奶粉表面油含量,提升其货架期寿命,另一方面提升了婴儿配方粉的脂质消化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乳液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油相和水相混合物,形成初乳液,剪切、均质和/或乳化初乳液,形成粗乳液,以及均质粗乳液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的制备包括:混合磷脂产品、蛋白产品和水的混合物,对磷脂产品和蛋白产品进行水合,制备得到水合液后,加入余下的水溶性组分,制备得到水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磷脂产品包括植物来源的磷脂产品和/或动物来源的磷脂产品。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植物来源的磷脂产品包括大豆来源磷脂产品、葵花籽来源磷脂产品、菜籽来源磷脂产品、花生来源磷脂产品、稻米来源磷脂产品、米糠来源磷脂产品、芝麻来源磷脂产品、亚麻籽来源磷脂产品、红花籽来源磷脂产品、棕榈籽来源磷脂产品和油茶籽来源磷脂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植物磷脂产品包括葵磷脂和/或大豆磷脂。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动物来源的磷脂产品包括陆生动物来源的磷脂产品,如牛奶来源的磷脂产品或蛋来源的磷脂产品,和水产动物来源的磷脂产品,如鱼、虾和贝类来源的磷脂产品;优选的动物来源的磷脂为牛奶鞘磷脂产品。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以所述乳液的总重计,磷脂产品的总含量为0.1-6%,优选0.5-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以所述乳液的总重计,磷脂的总含量为0.1-2.0%,优选0.1-1.0%,更优选0.1-0.5%。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乳液中的蛋白质选自牛乳或羊乳来源的乳清蛋白、酪蛋白、豆类来源的蛋白,谷物蛋白,以及牛乳或羊乳来源的乳清蛋白、酪蛋白、豆类来源的蛋白的部分水解或全水解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0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