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3386.1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1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N3/02;G06K9/62;G06V10/774;G06V10/764;G06V10/8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管秋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早产儿 视网膜 病变 识别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对患者进行疾病判定的时候,不仅关注了患者眼底图像的信息,而且引入患者的孕龄、体重的体征信息,使得智能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患者信息,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同时,引入了不确定度的描述,同时根据不确定度信息对预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筛选,进一步降低系统误诊为假阴性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全世界重要的致盲眼病,占儿童致盲病因的6%到8%,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由此造成的儿童盲目越来越多。
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医院,通常的办法是利用广角数字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对新生儿眼底进行多角度的采集观察。但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眼科专业医生的分布极不均匀,部分地区专业眼科医生资源极度匮乏。因此即使拥有眼底检查的设备,也很难得到专业眼科医生的意见。所以,早期的快速筛查和之后的及时治疗能有效减少ROP导致的视力下降、致盲的发生。智能且自动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测方法,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病情的诊断,降低医生的工作压力,为缺乏医疗资源的地区提供可靠的病情筛选。
目前大多数ROP智能诊断系统缺少对患者体征信息的关注,从而降低了智能系统预测的准确率。同时,传统的智能系统对预测结果缺乏准确度的描述,使得临床医生无法判断系统对疾病判别的把握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解决了目前的ROP智能诊断系统准确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
眼底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早产儿同一眼球的多视角的眼底图像;
体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早产儿的体征信息;所述体征信息包括孕龄信息和体重信息;
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早产儿的眼底图像和体征信息进行预处理;
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模块,用于将预处理后的早产儿的眼底图像和体征信息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结果;分类结果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或正常中的一种;
识别结果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包含分类结果的识别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包括:
图像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图像进行尺寸缩放和高斯预处理;
体征信息编码单元,用于将体征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向量。
进一步的,所述将体征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向量,具体步骤包括:
(1)基于测试集对应的体征信息,对体征信息分割为[t1,t2],[t2,t3],…,[tn-1,tn],共n-1个体征信息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