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2846.0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茁;计梦男;梁森;沃少帅;孙维超;张小龙;陈旭;刘凯;武舒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6 | 分类号: | B61D17/0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珂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端墙结构包括:端墙面板和端墙外框;所述端墙面板包括多个型材;所述端墙外框设置在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端墙外框的内圈设有槽状的嵌套接口,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嵌套接口内;所述端墙外框的外圈设有搭接接口,所述搭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车体结构。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以插接的方式将端墙面板插入该嵌套接口中实现连接,该嵌套接口在车厢内外侧均可覆盖该端墙面板,从而能够提升端墙面板与端墙外框之间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与隔声性;且通过嵌套结构可以提升外框区域的局部强度,不会增加端墙面板的型材厚度,可以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车体一般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车顶,端墙位于车体的端部,是同时连接车顶、侧墙、底架的结构大部件;端墙中间具有门字形空间,其可称为门区,供乘客通过。
为了方便模块化地安装端墙、侧墙、车顶等,可以为端墙与侧墙、车顶等之间设置框架状的连接件,但连接件主要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车辆(例如市域列车、城际列车、动车、高铁、磁悬浮列车等)设计速度等级的不断提升,对现有列车端墙气密性、隔声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置连接件容易导致端墙的气密性、隔声性较差。并且,为了满足车体的轻量化要求,端墙一般不是实心结构,端墙的整体强度较差,承载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包括:端墙面板和端墙外框;
所述端墙面板包括多个型材;所述端墙外框设置在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位置;
所述端墙外框的内圈设有槽状的嵌套接口,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嵌套接口内;
所述端墙外框的外圈设有搭接接口,所述搭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车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墙面板包括:横梁型材、左立柱型材和右立柱型材;
所述左立柱型材和所述右立柱型材均设置在所述横梁型材的下方;
所述左立柱型材和所述右立柱型材间隔设置,且所述左立柱型材与所述右立柱型材之间形成门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梁型材的下部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门区的宽度相一致的凹陷区域;
所述左立柱型材靠近所述门区的一侧与所述凹陷区域的左边缘对齐,所述右立柱型材靠近所述门区的一侧与所述凹陷区域的右边缘对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梁型材内设有横向的筋条;
其中一条所述横向的筋条的部分结构为所述凹陷区域的上边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梁型材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横梁型材和下横梁型材;
所述左立柱型材和所述右立柱型材均包括:左右设置的内立柱型材和外立柱型材;
所述内立柱型材和所述外立柱型材的上边缘均与所述下横梁型材的下边缘相连;与所述外立柱型材相比,所述内立柱型材更靠近所述门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型材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筋条;
所述第一面板中用于安装贯通道的位置为条状的加厚区域,所述加厚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的内侧,所述加厚区域的截面为凸向所述第二面板的凸台结构;
所述加厚区域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贯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2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