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BS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4167.0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1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丽萍 |
主分类号: | B29D7/00 | 分类号: | B29D7/00;B32B3/26;B32B3/30;B32B7/12;B32B27/06;B32B27/30;B29C48/07;B29C48/355;B29C48/8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ABS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括ABS材质的本体和包覆层;所述本体一侧热压合有包覆层,本体一侧开设有型槽,包覆层一侧嵌入型槽中;所述型槽底部两侧开设有弧形的通槽,通槽截面为优弧;所述包覆层填充满整个通槽中;本发明通过加热将包覆层软化后与本体热合,增加连接强度,同时配合通槽与型槽,降低本体局部厚度,增加柔性韧性,同时减少本体与包覆层之间的脱落,增加本体的使用寿命和弯曲造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ABS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板材是板材行业新兴的一种材料。它的全名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板。英文名称 Acrylonitrile-butdiene-styrene ,是产量大,应用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 、BS 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
公开号为104530738B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PP/ABS木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木塑复合板材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备而成:木粉60-80份,PP/ABS复合材料20-40份,润滑剂1-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PP/ABS复合材料;(2)制备PP/ABS木塑复合板材:将经氧化处理的PP/ABS复合材料、烘干后的木粉及润滑剂按比例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再加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塑化,再破碎加入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制得PP/ABS木塑复合板材。
传统ABS板材强度好,但韧性不足,表面硬度较大,不适宜大幅度弯曲,不适合使用在汽车内饰中,容易造成磕碰,降低车辆品质,需要增加柔软的包覆层,但传统的板材通过胶水将ABS板材本体与包覆层进行粘接,胶水在长时间高温暴晒后容易失效,进而使得板材起皮脱落,严重降低使用寿命。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ABS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ABS板材,括ABS材质的本体和包覆层;所述本体一侧热压合有包覆层,本体一侧开设有型槽,包覆层一侧嵌入型槽中;所述型槽底部两侧开设有弧形的通槽,通槽截面为优弧;所述包覆层填充满整个通槽中;传统ABS板材强度好,但韧性不足,表面硬度较大,不适宜大幅度弯曲,不适合使用在汽车内饰中,容易造成磕碰,降低车辆品质,需要增加柔软的包覆层,但传统的板材通过胶水将ABS板材本体与包覆层进行粘接,胶水在长时间高温暴晒后容易失效,进而使得板材起皮脱落,严重降低使用寿命,此时本发明通过加热将包覆层软化后与本体热合,增加连接强度,同时配合通槽与型槽,降低本体局部厚度,增加柔性韧性,同时减少本体与包覆层之间的脱落,增加本体的使用寿命和弯曲造型效果。
优选的,所述通槽底部均布一组通孔,通孔远离包覆层的一侧设有倒角;所述包覆层一侧贯穿通孔并延伸至与本体另一侧,且包覆层与本体远离通槽的一侧齐平;通过包覆层变形后向通孔中溢出,之后填满通孔和倒角,进一步减少本体与包覆层之间的分离,增加本体的使用寿命。
一种ABS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所述的ABS板材,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制备ABS复合材料进行烘干,之后将复合材料投入挤塑机中进行加热至熔融状态并挤出造粒,之后进行冷却至室温,冷却过程中不断振动防止颗粒粘连,制得颗粒A;
S2、将S1中制得的颗粒A投入高速混合机中,之后加入对应组分的交联剂并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B;
S3、将混合物B放入挤出机中,进行加热形成熔融状态的流体,之后通过挤出口塑形后挤出带有通槽的本体,同时通过输送带对初步挤出的本体进行引导并配合插杆进行牵引,减少柔软的本体在挤出口附近的堆积;之后对通槽进行打孔形成通孔,通过加热辊将弹性的复合层与本体叠加后热压合,之后进行冷却并裁剪,形成ABS板材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丽萍,未经徐丽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4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