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37860.5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9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汪赛;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西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关小东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制动 能源 回收 实验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包括实验主体,两个所述回收架的上端均开有回收槽,两个所述回收槽内均设置有缓停结构,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稳定槽,两个所述稳定槽的内槽壁右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两个所述固定管上均设置有防护结构。本发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能更切合实际的对制动能源进行实验测试,提高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的真实性,使汽车制动不再局限于平面实验,增加能源小车缓停的高效性,提高能源小车回收缓停的灵活性,减小能源小车缓停阻力,增加能源小车缓停的高效性,提高能源小车回收缓停的灵活性,减小能源小车缓停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制动时需要用到能源回收实验设备。
1、在现有的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使用时,不能切合实际的对制动能源进行实验测试,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的真实性差,降低制动能源回收实验的准确性,汽车制动能源回收的实验范围单一,汽车制动实验的局限性大;2、在现有的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使用时,能源小车接触实验设备时的缓冲性能多为单向缓冲,使能源小车直接撞向设备易造成小车损坏的现象,降低了对汽车制动能源小车回收实验缓冲的稳定性;3、在对能源小车进行回收实验动力测试时,能源小车易出现掉落或驶出实验设备的现象,回收实验设备的防护面积小,故此,我们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能源回收实验设备,包括实验主体,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中部开有实验槽,所述实验槽内可拆卸连接有实验结构,所述实验主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开有通槽,两个所述通槽均与实验槽内部相通,所述实验主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回收架,两个所述回收架的上端均开有回收槽,两个所述回收槽内均设置有缓停结构,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稳定槽,两个所述稳定槽的内槽壁右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两个所述固定管上均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实验结构位于两个防护结构之间,所述实验主体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装置腿。
优选的,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开有一组安装槽,两组所述安装槽分别与两个通槽内部相通,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稳定槽,两个所述稳定槽均与实验槽内部相通,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开有两个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槽分别与两个稳定槽内部相通,所述实验主体的上端开有两个折叠槽,两个所述折叠槽均与实验槽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实验结构包括实验板,所述实验板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安装管,所述实验板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平面路板,所述实验板的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崎岖路板,所述崎岖路板上设置有上坡结构和下坡结构。
优选的,所述实验板通过实验槽与实验主体可拆卸连接,两组所述安装管分别位于两组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回收架的内部开有两组滑轨,两组所述滑轨均与回收槽内部相通且呈前后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缓停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挡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球,两组所述滚球分别位于两组滑轨内,所述支撑板位于回收槽内,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均与回收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右端前部和右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可伸缩杆,两个所述可伸缩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和可伸缩杆均设置为倾斜安装,且两个连接管远离两个可伸缩杆的一端均与回收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西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西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7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