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黄属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及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6114.4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芳;刘占林;黄静;程芳婷;杜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710127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黄 植物 鉴定 dna 条形码 序列 组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地黄属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及鉴定方法,该DNA条形码序列组合由R255序列和ITS序列拼接构成;R255序列的核苷酸序列记为SEQ ID No1,ITS序列的核苷酸序列记为SEQ ID No2。本发明用于地黄属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具有引物通用性好和高度的变异性,可以提供丰富的特异位点,且PCR扩增反应时对模板的要求很低,易于操作,在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品种鉴定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黄属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及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地黄属隶属列当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包含有地黄、茄叶地黄、裂叶地黄、天目地黄、湖北地黄、高地黄等,仅有1种地黄分布在朝鲜和日本,其余种类均为中国特有种。地黄是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中药材之一,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地黄的药用价值进行详细描述。研究表明地黄含有环烯醚萜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黄酮类、糖类、地黄苷、二氢梓醇苷、桃叶珊瑚苷、麦角甾苷、5-羟甲基糠醛、酪醇、梓醇、梓醇苷、多种氨基酸等。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降血糖、抗高血压、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过敏、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炎止血、提高人们的免疫力。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对物种精准的鉴定及其物种数目的准确统计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地黄属中地黄是现在学术领域研究最多的中药之一,同时在医疗和养生方面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但该属植物分布范围广,外观形态变化较大,传统分类主要依赖于形态学标准,这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主观判断。如何快速有效分辨是该属那个物种,区分真伪药材,仍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急需新的、标准化的、高效的物种鉴定手段,将地黄属的各个物种区分开来。
目前,针对地黄的鉴定都还局限于形态结构的区别,如果待检测样品是缺损的叶子或根茎的一小部分,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凭经验给出定论。日渐兴起的分子生物学给物种鉴定带来了新方法,一种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技术等,但是目前为止以此技术做出的分子标记全都是鉴定地黄这个种,而没有鉴定地黄属其它物种。另外一种分子标记就是DNA条形码,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基于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ITS序列的组合DNA条形码。公开发表文章的有psbA-trnH+ITS的DNA条形码和trnS-trnG+ITS的DNA条形码。但只说psbA-trnH+ITS的DNA条形码可区分地黄这个物种,并没说是否可作为鉴定整个地黄属各个物种。trnS-trnG+ITS的DNA条形码可作为鉴定地黄属各个物种的标准条形码序列,但是叶绿体基因trnS-trnG片段插入缺失比例较高,种内变异较大,序列比对时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率,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地黄属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采用组合条形码序列R255+ITS对地黄属进行精准鉴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DNA条形码序列组合鉴定地黄属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地黄属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该DNA条形码序列组合由R255序列和ITS序列拼接构成;R255序列的核苷酸序列记为SEQ ID No1,ITS序列的核苷酸序列记为SEQ ID No2。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DNA条形码序列组合鉴定地黄属植物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提取待测样品DNA;采用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样品DNA的提取;或者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DNA;
步骤2,使用ITS序列的引物以及R255序列的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反应,分别得到待测样品R255序列的扩增产物和待测样品ITS序列的扩增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