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9185.3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江贝;马玉琨;黄玉兵;高红科;宋晓洋;王帅;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40 | 分类号: | E21D11/4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组合 支护 体系 施工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装置及方法,涉及组合梁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巷道组合梁支护时效率较低且安全性较差的问题,通过位于前方的第一支架支撑托举组合梁,输送机构建立组合梁所处高位置和位于后方的第二支架低位置的连接关系,利用钻机和张拉器完成钻孔和锚索张拉工作,降低组合梁安装难度,提高巷道内组合梁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包括第一支架、输送机构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相连接的承托板和升降机架,输送机构一端铰接于承托板下方,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输送机构上间隔布置有多组锚索夹,承托板下部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连接锚索张拉器,承托板下方的升降机架上连接有工作端朝向承托板的钻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组合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向深地下发展,地质条件逐渐恶化,巷道稳定性控制对煤矿安全开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煤巷支护技术中,组合梁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地深部巷道支护手段,相较于单纯锚杆锚索支护能够更好的维护巷道顶板的稳定性。
目前的组合梁主要依赖于人力进行施工,导致在组合梁施工方面存在几个问题:1.无机械化配套设备且存在安全隐患;2.所施打的锚索钻孔与梁上所开锚索孔不匹配,位置有偏差;3.锚索安装费时、费工,施工效率低且安装困难;4锚索安装完成后需人工进行张拉。难以满足现有巷道对组合梁支护施工效率、安全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装置及方法,通过位于前方的第一支架支撑托举组合梁,输送机构建立组合梁所处高位置和位于后方的第二支架低位置的连接关系,利用钻机和张拉器完成钻孔和锚索张拉工作,降低组合梁安装难度,提高巷道内组合梁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第一支架、输送机构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相连接的承托板和升降机架,输送机构一端铰接于承托板下方,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输送机构上间隔布置有多组锚索夹,承托板下部通过位置调节机构连接锚索张拉器,承托板下方的升降机架上连接有工作端朝向承托板的钻机。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顶面作为组合梁的承托面,承托板上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多根托梁,相邻托梁之间形成供钻机工作端和锚索穿过的钻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滑轨、竖直调节机构和水平调节结构,承托板下部连接有滑轨,锚索张拉器安装于滑轨,并形成沿滑轨轴向调节位置的移动副,滑轨连接于竖直调节机构,竖直调节机构通过水平调节结构连接承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包括多块托板,多块托板依次拼合连接,用于适应所承托的组合梁,承托板能够配合不同宽度、不同长度的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架作为承托板的支腿连接承托板底面,钻机通过钻机支架安装于升降机架,钻机轴线平行于升降机架输出端伸缩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承托板的一端连接有垫块,垫块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行走轮,第二支架远离输送机构的一端连接有行走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回转轴和输送支架,输送带两端分别配合安装于输送支架的回转轴,输送支架一端铰接于承托板下方的吊装板,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锚索夹安装于输送带。
进一步地,多组锚索夹沿输送带外周面依次间隔布置,每组包括并列布置的多个锚索夹;每根锚索至少配合两个锚索夹,且锚索对应的锚索夹位于不同组;升降机架能够通过承托板带动输送支架改变与升降机架的夹角,并改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间距。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巷道组合梁支护体系施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9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