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目标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8779.0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段勃;杨东鑫;李浩澜;谭光明;幸禹可;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73 | 分类号: | G06T7/73;G06T7/246;G06V20/52;G06V40/16;G06V10/80;G06K9/6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融合 目标 定位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目标识别追踪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目标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S1:录入监控区的场景信息;S2:识别是否有目标进入监控区;S3:采集监控区内目标的图像信息,结合监控区的场景信息,对目标所处位置进行判断,得出目标的第一定位;S4:采集监控区内目标方向的声音信息,识别声音内容,结合监控区的场景信息,对目标所处位置进行判断,得出目标的第二定位;S5:根据第二定位的信息对第一定位进行修正,得到精确定位。通过在摄像头采集图像识别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利用采集的目标方向的声音信息对目标定位进一步的修正和优化,得到更精确的定位,相比传统的图像识别定位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识别追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目标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向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室内位置服务,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研究热点。室内定位技术发展迅速,逐步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上有益的影响。随着基于用户位置信息的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服务需求,尤其在大型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如博物馆、机场、超市、医院、大型办公室等区域,人们对位置服务有迫切需求。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位置服务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当前室内定位技术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研究者们提出了众多室内定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基于图像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使用单目摄像头或者双目摄像头。单目摄像头拍摄到单张图片难以建立与坐标和大小的对应关系,具有尺度不确定性。同时单目摄像头无法直接获取图像中物体的深度信息。
双目摄像头通过左右两个摄像头在同一时刻拍摄图片。由于两张图片是对同一物体在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通过两幅照片的视差进行距离测量。距离摄像头越近的点,它在左右相机中的视差越大,距离像面越远的点,它在左右相机中的视差越小。因此,利用双目摄像头进行目标定位在人员定位与监控比单目摄像头效果更好。
然而传统的摄像头图像定位方法容易受到摄像头覆盖区域小、信号容易被建筑物遮挡或被监控人员有意遮挡、光照变化、数据传输及处理量大等因素影响,当摄像头捕捉到同一人物的不同侧面时,准确识别也难度较大,单一距离测量仍然无法满足高精度的定位要求,单纯依靠图像定位较难实现对目标人物的定位要求。现有技术依靠单一数据进行定位存在精度问题,因此对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扩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目标定位方法,通过在摄像头采集图像识别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利用采集的目标方向的声音信息对目标定位进一步的修正和优化,得到更精确的定位,相比传统的图像识别定位效果更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目标定位方法,包括:
S1:录入监控区的场景信息;
S2:识别是否有目标进入监控区;
S3:采集监控区内目标的图像信息,结合监控区的场景信息,对目标所处位置进行判断,得出目标的第一定位;
S4:采集监控区内目标方向的声音信息,识别声音内容,结合监控区的场景信息,对目标所处位置进行判断,得出目标的第二定位;
S5:根据第二定位的信息对第一定位进行修正,得到精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未经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8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漏扫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装架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