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0915.1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钧;曾知超;肖永生;罗聿侃;覃祥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5/06;B28B2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科启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6 | 代理人: | 匡治兵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结构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及方法,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内四角处穿设有骨架钢筋;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内设有多组箍筋组,所述箍筋组与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平行设置,所述箍筋组底部与所述骨架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箍筋组上部伸出所述混凝土梁模壳;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底部两端设有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箍筋组的底部;所述混凝土梁模壳设有顶部开口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箍筋组围合成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钢筋组。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和施工方便且整体受力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梁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钢筋混凝土梁既可作成独立梁,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整体的梁-板式楼盖,或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整体的单层或多层框架。钢筋混凝土梁形式多种多样,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
钢筋混凝土梁是土建结构中重要的水平构件,现有技术主要分为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预制叠合梁和预制中空梁。
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工艺大致为:在施工现场首先绑扎水平钢筋和箍筋形成钢筋笼,并在梁截面周围安装模板,然后往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梁周围的模板形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梁。该施工工艺发展多年,已经非常成熟,但存在大量的钢筋绑扎、支拆模等现场手工作业,工序复杂,施工工期长。
预制叠合梁在工厂完成大部分混凝土和钢筋的浇筑固定,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再通过吊装安装,由于实心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重量较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并且给吊装造成较大的困难。此外,预制叠合梁钢筋主要通过弯锚、套筒以及后浇混凝土连接,构造复杂,结构的整体性欠佳。
现有的预制中空梁主要缺点是钢筋笼构造复杂,且不完全置于混凝土外壳内部,模具开孔较多,不方便其安装和拆除,甚至生产时需要多次翻转,生产效率需提升。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和施工方便且整体受力性能好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及制作方法,成为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及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梁模壳、箍筋组、骨架钢筋和固定钢筋组,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内四角处穿设有骨架钢筋;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内设有多组箍筋组,所述箍筋组与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平行设置,所述箍筋组底部与所述骨架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箍筋组上部伸出所述混凝土梁模壳;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底部两端设有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箍筋组的底部;所述混凝土梁模壳设有顶部开口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箍筋组围合成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钢筋组。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梁模壳、骨架钢筋和箍筋组下部为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钢筋组包括梁内通长筋和移动钢筋,所述通槽底部两角处与所述箍筋组上端内侧两角处均分别穿设且固定有梁内通长筋,所述梁内通长筋与所述通槽或箍筋组的连接点通过焊接或者绑扎固定;所述梁内通长筋内侧固定有移动钢筋,所述移动钢筋分别固定于所述梁内通长筋两端,所述移动钢筋与所述梁内通长筋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绑扎固定。
优选地,所述凹槽还延伸至与所述通槽固定连接的梁内通长筋的底部,该梁内通长筋的底部与所述凹槽通过焊接或者绑扎固定。
优选地,所述箍筋组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通过焊接固定成矩形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梁模壳内的横向钢筋的下表面与所述纵向钢筋的外侧之间夹设有骨架钢筋,该骨架钢筋的下端面高于或者平齐于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0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