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轮钻头轴承镶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9539.1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叶中郎;徐磊;王晋春;张烈华;沙成斌;许林;姜益;江诗贵;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江钻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22 | 分类号: | E21B10/22;E21B10/50;C22C1/05;C22C29/08;B22F3/15;C25D3/46;C25D5/02;C25D5/06;C25D5/12;C25D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马丽娜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轮 钻头 轴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轮钻头轴承镶套及其制备方法,该牙轮钻头轴承镶套包括镶套本体和镀在镶套本体内壁上的镀银层;镶套本体由硬质合金制成,其硬质相为碳化钨、粘接相为钴,其中,粘接相占硬质合金的20wt%~25wt%。该牙轮钻头轴承镶套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优异的减磨润滑及导热性能、良好的耐冲击性能,可以适用于高承载、高冲击使用环境,比如石油钻头及矿用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矿山钻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轮钻头轴承镶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牙轮钻头是石油、矿山开采的主要工具,牙轮钻头的切削结构由牙轮、牙掌组成,牙轮和牙掌通过一体式的轴承锁紧连接,在钻进地层的过程中,随着钻头的旋转,牙轮围绕牙掌轴颈旋转,从而带动牙轮外部切削齿切削地层。与此同时,牙轮钻头轴承在钻进的过程中承受5~15T的巨大的载荷,而在钻头与地层接触的瞬间牙轮钻头轴承还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因此,钻头轴承需要有良好的耐磨、耐冲击性能。
相关技术中,一般钻头采用一体式轴承,即轴承与钻头为一个整体,且材料相同。受钻头本身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一体式轴承性能有限,通常是采用渗碳和淬火的方式在轴承内壁形成一层硬化层,硬化层的厚度较薄,且轴承的芯部硬度较低,在载荷较高或钻遇较硬地层情况时,硬化层会迅速磨损,导致轴承工作面磨损过度,使钻头提前失效。
在另一种相关技术中,钻头采用镶套轴承,即采用钢制镶套镶嵌于钻头轴孔中,这样可以对钢制镶套采用更优的加工及热处理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钢制镶套的耐磨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整体硬度、强度及表面加工质量,进而提高轴承的整体性能。但钢制镶套本身硬度及耐磨性有限,其中硬度通常为54~56HRC,在大载荷条件下仍然会发生磨损失效。
硬质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是作为加工刀具、钻头切削齿的理想材料。但对于钻头轴承来说,现有的硬质合金冲击性能明显低于钢,无法适用于钻井条件。钻头轴承通常采用电刷镀银的方式来达到减磨的作用,而硬质合金材料由于金属含量较低,相当于金属材料来说电刷镀难度较大。此外,钻头镶套轴承是通过对轴孔加热、对镶套冷却,再将镶套镶嵌于轴孔中进行装配,但常规的硬质合金膨胀系数也远低于金属材料,会导致镶套紧固力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钴硬质合金轴承,并提供一种合适的镀银工艺,在保留硬质合金优异的耐磨性能的同时,达到减磨、耐冲击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牙轮钻头轴承镶套,包括镶套本体和设于镶套本体内壁上的镀银层;镶套本体由硬质合金制成,其硬质相为碳化钨、粘接相为钴,其中,粘接相占硬质合金的20wt%~25wt%。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牙轮钻头轴承镶套硬度为HRA81~85,冲击韧性为10~13J/cm2,不但能承受较高载荷、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还具有较高的线膨胀系数8×10-6~10×10-6/℃和减摩性能,通过对轴孔加热、对镶套冷却,再将镶套镶嵌于轴孔中进行装配后,镶套紧固力不受影响,因具有镀银层,对牙掌轴颈磨损小。
一些实施例中,镀银层的厚度为25~100μm;镀银层的厚度为50~100μm。
本发明在钴含量特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硬质相的平均粒度来控制轴承硬度,一些实施例中,碳化钨的平均粒度为3~6μm;碳化钨的硬度为1600~1800Hv。优选地,碳化钨的平均粒度为4μm,硬度为1700Hv。
一些实施例中,牙轮钻头轴承镶套从外到内依次由镶套本体、镀镍层、银打底层和镀银层组成,镀镍层的厚度为5~10μm,银打底层的厚度为5~10μm。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牙轮钻头轴承镶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热等静压技术制备镶套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江钻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江钻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9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