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钒高速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8385.8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乾坤;宋先猛;肖逸锋;吴靓;钱锦文;唐俊;杜萌萌;陈豫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22 | 分类号: | C22C38/22;C22C38/24;C22C38/30;C22C38/36;C22C33/02;B22F9/04;B22F3/02;B22F3/10;B22F3/24;C21D1/20;C21D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高速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钒高速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高钒高速钢的成分为:W2‑10%、Mo2‑5%、Cr2‑5%、V5‑45%、Co1‑10%、C2‑4%、余量为Fe。本发明采用球磨混合与近净成形压制、活化烧结等工艺,可以实现对V的大量均匀引入(最高可达45%),且生成单一的MC碳化物,有效的避免了传统超固相液相烧结时雾化粉末界面处VC的链状分布,显著提高了高速钢的耐磨性和硬度,通过近净成形大幅降低传统铸造高钒钢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大了高钒高速钢在工模具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钒高速钢。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高速钢至今虽然经历了三代升级优化,从最初的钨系、钼系和钨钼系,到现在演变出的高钴系、高钒系、高铬系、高钨高钒系等。但发展更合理的合金化方案仍然是粉末冶金高速钢升级优化的关键。然而,高钒高速钢中由于钒和碳含量较高,使合金中形成大量细小又极硬的MC型碳化物,与其他高速钢相比,其红硬度和耐磨性更高,成为高速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V作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是迅速提高高速钢耐磨性的关键。高速钢中V的加入量一般维持在1-5%之间,用以强化二次硬化和增加材料耐磨性的作用。但由于VC与熔融钢液较好的润湿性和VC优异的耐磨性,研究者开展了许多尝试引入更多VC的工作。目前,文献和专利中V的含量≤18~20%,VC的含量≤28~34%。然而,V作为主要的耐磨增强成分之一,其在高速钢中含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在铸造高速钢甚至是粉末高速钢中的进一步应用,故V在高速钢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专利201510774960.8和专利201711285585.6都公开发表了一种高钒高速钢,其引入的V含量都只有6%以内,同时,所涉及的高钒高速钢都是采用废钢和生铁熔炼、铸造、热处理等工艺生成,仅适用于轧辊等机加工领域。而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钒高速钢中V的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且在V含量较多时,还具有较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本发明的超高钒高速钢杂质含量低、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在工模具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超高钒高速钢,本发明在引入大量钒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进一步扩大了高钒高速钢在工模具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高钒高速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钒高速钢的成分为: W2-10%、Mo2-5%、Cr2-5%、V5-45%、Co1-10%、C2-4%、余量为 Fe。
所述超高钒高速钢的原材料为碳化钨、碳化钼、碳化铬、碳化钒、钴粉、炭黑粉末、高纯铁粉,粉末粒度范围为1-10微米,粉末的氧含量均小于0.2%。
上述超钒高速钢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配比称取原材料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称取的原材料粉末在行星式球磨机中进行球磨混合,首先将碳化钒预球磨12-24小时,然后加入剩余粉末,再球磨12-48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粉末在干燥箱中干燥一定时间,之后将粉末转移至低氧分压干燥箱内,进行粉末预氧化处理;
步骤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粉末进行近净成形压制,压制压力为200-400Mpa;
步骤5:将步骤4所得压坯放置真空烧结炉内进行活化烧结,最终烧结温度为1100-1200℃,保温时间为1-4小时;
步骤6:将步骤5所得烧结坯进行热处理,所述的热处理采用分级等温淬火工艺,在300℃等温2小时,然后深冷至-196℃保温24 小时,之后在560-580℃进行三次回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83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