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05430.8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国;常立晔;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G08B21/02;B60R22/48;B60R16/037;B60N2/28;A61B5/01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何全陆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安全 监护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在乘员监测系统(2)设置儿童安全监护模块,该模块具有判断车内是否有儿童乘坐;儿童安全带是否系好;儿童是否在车内玩耍;儿童是否在车内休息,儿童是否在车内睡眠的功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安全监护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全时段、全方位地对乘车儿童进行有效的保护,并能使乘车儿童乘车感觉更加舒适;还能对儿童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呵护儿童的身体健康;使得成人车主在带儿童出行时更加安心,提升用户的乘车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乘员(尤其是儿童)安全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监护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已成为家庭普遍的交通工具,儿童乘车安全也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市面上提供有各种不同规格的儿童提篮、儿童座椅以及儿童增高垫等等,用以保护儿童乘车安全。例如,以下专利文献记载的:
1、CN201520592334.2,车内儿童安全感应系统;
2、CN201710753909.8,一种保护车内儿童安全的预警系统;
3、CN201811277129.1,基于AprilTag标签的车内儿童状态监测系统;
4、CN201910591367.8,一种基于LoRa传输的车内儿童安全检测实时报警装置。
但是,对于汽车本身,针对儿童的关爱还远远不够,虽然有些企业宣称自己的车有“亲子模式/儿童模式”,但其实际功能并不能对儿童的安全做到时时守护,对儿童的健康做到时时呵护。虽然也有诸多专利用以监测儿童状态,但是需要增加特殊标签或其他特定的部件,并不能够通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其目的是对乘车儿童实现全时段和全面的安全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应用于乘用车,所述的乘用车包括中央控制器、乘员监测系统;所述的乘员监测系统设置儿童安全监护模块,该模块具有判断车内是否有儿童乘坐;儿童安全带是否系好;儿童是否在车内玩耍;儿童是否在车内休息,儿童是否在车内睡眠的功能。
所述的乘员监测系统设有儿童体温监测模块,所述的儿童体温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儿童体温。
所述的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及T-BOX与救援机构终端、用户手机App连接。
所述的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与显示报警系统、声光报警系统连接。
所述的显示报警系统的作用是:当儿童安全带脱落时,将该状况在大屏显示;所述的声光报警系统的作用是:在显示报警系统报警的同时,使用音响和灯光闪烁进行报警提示。
所述的乘用车设置集成式儿童座椅。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车内儿童安全监护系统的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该控制方法按以下模式进行控制:儿童乘车出行模式;防误触碰模式;儿童适宜温度空调模式;儿童睡眠空调模式;儿童喜好信息娱乐模式;解锁儿童模式。
所述的控制方法是:
1)、当车门打开后,车辆同时给乘员监测系统供电,用以监测乘客情况;
2)、当监测到车内有儿童上车时,车辆进入儿童乘车出行模式;乘员监测系统开启实时监测功能;车门电子儿童锁自动启用;空调系统进入儿童适宜温度空调模式;信息娱乐系统进入儿童喜好信息娱乐模式;也可自定义儿童相关设置;当车辆配置集成式儿童座椅时,乘员监测系统监测到儿童上车,自动将座椅调整为儿童乘坐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六轴机器人自动装配仿真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