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1707.0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8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恒;王岩;廖雅;李娟;林璇;许沛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Q1/26;G01N33/5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料 功效 评价 体系 方法 | ||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体系包括:对美白原料的化学层面的测试、细胞、动物层面的测试以及人体临床测试,其中,所述的化学层面的测试包括自由基清除测试和酪氨酸酶抑制测试,当通过化学层面的测试后进入细胞、动物层面测试,再通过了细胞、动物层面的测试后进入人体临床测试。本发明首次针对美白原料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功效评价体系,解决了目前原料单一评价方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功效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妆品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类产品功效及质量良莠不齐,许多原料商及品牌方易忽视产品的实际功效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产品不能达到甚至不具备所宣称功效的现象。
此外,产品的美白功效检测也较为单一,没有设计“功效-证据”的整体方案。消费者大多不具备专业美白知识,对此类产品认知片面,且容易走进美白的误区,从而被一些急功近利的商家所利用。
因此,现有美白评价体系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完整的针对美白原料功效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高通量初筛功效模块,用于对待评价美白原料的功效进行筛选;
细胞评价模块、动物组织评价模块,用于对通过筛选的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作用于细胞和动物组织时,对美白效果进行评价;以及
人体临床评价模块,用于对细胞及动物组织起到美白效果的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作用于皮肤时,对皮肤肤色的指标进行评价;
所述高通量初筛功效模块,包括机理研究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机理研究单元,用于对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进行自由基清除测试和酪氨酸酶抑制测试;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自由基清除和酪氨酸酶抑制测试的测试值是否大于阈值;以及判断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作用于细胞和动物组织时,是否有美白效果;
当所述测试值大于阈值时,进入所述细胞评价模块、动物组织评价模块;
当对细胞和动物组织有美白效果时,进入所述人体临床评价模块;
所述人体临床评价模块包括:评价单元和评价报告输出单元;
所述评价单元,用于评价美白原料人体安全性及使用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前、后皮肤肤色的指标结果;
所述评价报告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
可选地,所述的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中,所述自由基清除测试包括:对氧自由基清除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的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中,所述酪氨酸酶抑制测试包括:
以酪氨酸为底物,对酪氨酸单酚酶抑制率测定,和/或以左旋多巴为底物,对酪氨酸双酚酶抑制率测定。
可选地,所述的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中,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用于细胞和动物组织时,对美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体外B16细胞黑素合成抑制测试、细胞内酪氨酸酶抑制测试、3D黑素模型的黑素抑制测试和斑马鱼胚胎黑色素抑制测试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的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中,对皮肤的肤色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美白淡斑和/或提亮肤色。
可选地,所述的美白原料功效评价体系,其中,评价所述美白淡斑包括:评价使用所述待评价美白原料前后皮肤黑色素M值和/或红斑E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1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