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时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5303.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2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付伟;杨昊泽;李晨源;张冰锋;肖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7/28 | 分类号: | H03K17/28;H03K17/56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时 继电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延时继电器,包括电压转换模块、自动复位模块、计时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电源电压转换成固定电压,给自动复位模块及计时模块供电;自动复位模块,用于对计时模块进行自动复位,使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工作;计时模块,用于在自动复位模块复位后产生延时控制信号,控制电子开关模块的接通与关断;电子开关模块,用于实现电源与负载通断的切换。本发明具有延时导通及关断功能,延时精度高,延时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供电系统需要进行延时控制的延时继电器。
背景技术
国内航天器用作火工品控制的延时继电器普遍采用电磁继电器的方式,电磁继电器功耗较小、无漏电,但切换过程有电弧,电磁干扰大,体积大,质量重,使用次数有限。为保证卫星、飞行器、空间站配电系统中各种仪器设备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总体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研制具有小型化、延时精度高、延时稳定性好的延时继电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延时继电器,具有延时导通及关断功能,延时精度高,延时稳定性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延时继电器,包括电压转换模块、自动复位模块、计时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
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电源电压转换成固定电压,给自动复位模块及计时模块供电;
自动复位模块,用于对计时模块进行自动复位,使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工作;
计时模块,用于在自动复位模块复位后产生延时控制信号,控制电子开关模块的接通与关断;
电子开关模块,用于实现电源与负载通断的切换。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二极管D1、限流电阻R1、基准源DZ1、电阻R2和电阻R3;
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VCC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与基准源DZ1的负极连接,基准源DZ1的正极和电阻R3的一端均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基准源DZ1的基准端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及基准源DZ1的负极连接,基准源DZ1的负极为电压输出端VD。
进一步的,自动复位模块包括三极管T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容C1;电阻R4和电阻R5的一端均与基准源DZ1的负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三极管T1的基极均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1的发射极均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一端为复位端RD。
进一步的,计时模块包括计数器U1、计数器U2、计数器U3、计数器U4、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2、电容C3、双D触发器U5和二输入异或门U6;计数器U1、U2、U3和U4的电源端均接基准源DZ1的负极,计数器U1、U2、U3和U4的复位端均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阻R7、R8和电容C2构成计数器U1的振荡网络,计数器U1与U2串接;电阻R9、R10和电容C3构成计数器U3的振荡网络,计数器U3与U4串接;计数器U2、U4的输出端分别接双D触发器U5的两路时钟端,双D触发器U5的两路输出端sgn1和sgn2分别接入二输入异或门U6的两个输入端,双D触发器U5的电源端接基准源DZ1的负极,双D触发器U5的复位端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二输入异或门U6的电源端接基准源DZ1的负极,二输入异或门U6的接地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5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