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于异构交通的智能车辆跟车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0174.9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津强;赵万忠;徐灿;郑双权;王春燕;李琳;陈青云;楚明龙;罗建;徐坤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16 | 分类号: | B60W30/16;B60W60/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交通 智能 车辆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适应于异构交通的智能车辆跟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车辆类型进行分类;
2)将车辆的跟车状态进行分类,根据车辆行驶任务判断自车的跟车状态,并根据自车和前车的车辆类型,求解自车在对应跟车状态下的安全跟车距离;
3)根据自车的车辆类型和安全跟车距离,控制车辆的跟车行驶;
所述步骤2)中车辆的跟车状态具体分为:接近状态、紧跟状态、离开状态;
所述步骤2)中判断自车的跟车状态具体为:当自车需要换道时,自车需要与前车拉开距离,此时自车的跟车状态为离开状态;当自车不需要换道时,如果自车与前车间距d大于阈值间距dt,则自车的跟车状态为接近状态,否则自车的跟车状态为紧跟状态;阈值间距dt定义为:
dt=λeλfTHtve
式中,λe和λf分别为自车和前车的车型特征因子;轿车、小巴车、卡车、大巴车和半挂车的车型特征因子的值分别为1、1.5、2、2.5和3;THt为车头时距阈值,大小为1秒;ve为自车速度;
所述步骤2)中求解自车在对应状态下的安全跟车距离具体为:当自车的跟车状态为离开状态时,安全跟车距离为:
式中,bmin为参考最小减速度,取-0.2~1m/s2;bmax为参考最大减速度,取-2~-5m/s2;vf为前车速度,e是自然指数符号;当自车的跟车状态为接近状态时,安全跟车距离为:
式中,ρ为反应时间;ag为参考一般加速度;bg为参考一般减速度;参考一般加速度和参考一般减速度定义分别为:
式中,amin和amax分别为参考最小加速度和参考最大加速度,取值范围分别为0.2~0.6m/s2和1.5~2.5m/s2;当自车的跟车状态为紧跟状态时,安全跟车距离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异构交通的智能车辆跟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自车通过摄像头识别前车的车辆类型,所述车辆类型具体分为:轿车、小巴车、卡车、大巴车、半挂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异构交通的智能车辆跟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智能跟车控制方法控制车辆的跟车行驶,具体为:采用智能跟车控制方法求解出自车的加速度为:
式中,δ为加速度指数;d为自车与前车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01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