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开关电路和开关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0503.1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9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蕴洲;王欢;奉靖皓;蓝焕青;倪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石创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56 | 分类号: | H03K17/5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汇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6 | 代理人: | 朱业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开关电路 开关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开关电路和开关控制方法,该射频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射频端口、第二射频端口、第一天线接口、第二天线接口、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第二串联射频开关和第一并联射频开关;第一串联射频开关和第二串联射频开关串联设置在第一射频端口和第二射频端口之间;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并联射频开关一端与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二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一端相连;在第一射频端口传输第一射频输出信号至第一天线接口,以及第二射频端口传输第二射频输出信号至第二天线接口时;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第二串联射频开关和第一并联射频开关断开,以实现信号接收时的高隔离和信号发射时的高耐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开关电路和开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通信终端上,其通过内置的射频前端电路实现其无线通信。现有射频前端电路一般均包括基带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射频前端模块和天线链路模块几部分;现有的射频前端电路在处理复杂的射频信号时,通常采用多进多出(MIMO)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多根天线,在收发之间构成多个信道的天线系统,提高信道容量。
由于使用多根天线,在其进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多路射频信号在射频开关电路处的隔离度太低,相邻传输路径之间经常发生信号相互干扰的现象,从而导致射频开关电路无法保证信号接收时的高隔离和信号发射时的高耐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开关电路和开关控制方法,以解决射频开关电路无法保证信号接收时的高隔离和信号发射时的高耐压的问题。
一种射频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射频端口、第二射频端口、第一天线接口、第二天线接口、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第二串联射频开关和第一并联射频开关;
所述第一串联射频开关和所述第二串联射频开关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端口和所述第二射频端口之间;
所述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并联射频开关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串联射频开关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其中,在所述第一射频端口传输第一射频输出信号至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以及所述第二射频端口传输第二射频输出信号至所述第二天线接口时;所述第一串联射频开关、所述第二串联射频开关和所述第一并联射频开关断开。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传输第一射频接收信号至所述第一射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传输第二射频接收信号至所述第二射频端口时;所述第一串联射频开关和所述第二串联射频开关断开,所述第一并联射频开关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串联射频开关、第四串联射频开关、第二并联射频开关和第三并联射频开关;
所述第三串联射频开关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射频端口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之间;所述第二并联射频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射频端口和所述第三串联射频开关相连,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所述第四串联射频开关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射频端口和所述第二射频端口之间;所述第三并联射频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射频端口和所述第四串联射频开关相连,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射频端口传输第一射频输出信号至所述第一天线接口,或者在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传输第一射频接收信号至所述第一射频端口,所述第三串联射频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并联射频开关断开;
在所述第二射频端口传输第二射频输出信号至所述第二天线接口时,或者在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传输第二射频接收信号至所述第二射频端口时,所述第四串联射频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并联射频开关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射频输出信号的功率大于39dB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石创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锐石创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